宋代诗人

张栻

张栻

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石鼓七贤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宋高宗时宰相张浚之子。汉州绵竹(今四川省绵竹县)人,后迁居衡阳。南宋学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湖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持了八年的岳麓书院。宋孝宗时曾任吏部侍郎,官终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著作有《南轩集》。

张栻的诗

551首
白玉蟾

白玉蟾

南宋道士、诗人

白玉蟾(1134—1229),原名葛长庚,字白叟,号海琼子、武夷散人等,闽清(今福建闽清)人。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白氏,遂易名为白玉蟾。曾隐居武夷山学道,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应征赴阙,召对称旨,命馆太一宫,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全真教尊为南五祖之一。著有《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全宋诗》录其诗六卷。
黄裳

黄裳

北宋词人文学家

黄裳(1044—1130),字勉仲,自号紫元翁,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徽宗政和年间任福州知府,累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卒后赠少傅。有《演山先生文集》六十卷。其词集为《演山词》,有词五十四首。
张镃

张镃

南宋文学家

张镃(1153—1221),字功父,号约斋,西秦(今陕西)人,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卜筑南湖,张俊诸孙。孝宗、宁宗朝任职,累官至司农少卿。性豪纵,广交游,湖山歌舞,极其奢华。工诗善画。亦以词名,多写园林风光,节序感兴,交游酬唱,工致清婉,尤以写景咏物见长。风格与姜夔接近。有《玉照堂词》,一作《南湖诗余》。
李曾伯

李曾伯

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

李曾伯(1198—1268),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属河南),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通军事,曾任四川安抚使、湖南安抚使等职。为官多有实绩,有名于时。曾与权臣贾似道同任边帅,对边境之事,知无不言,所以遭到嫉恨排挤。《宋史》有传。其集中有诗、词、文。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二百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可斋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
王炎

王炎

南宋进士

王炎(1138—1218),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调崇阳主簿。张栻帅江陵,邀入幕府。后授潭州教授,改知临湘县,受学于南轩先生。庆元四年(1198年)为实录检讨官,寻转著作佐郎,以荐知湖州。官至军器监,中奉大夫,赐金紫,封婺源县男。与朱熹颇有交谊。所居在武水之阳,双溪合流,因以为号。嘉定十一年(1218年)卒。
王令

王令

北宋诗人

王令(1032—1059),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北宋诗人。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以教书为生。擅长诗文,其诗风格奇崛豪放。其诗风格奇崛豪放。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都很推重。有《广陵先生文集》《十七史蒙求》。
韩维

韩维

北宋文学家

韩维(1017—1098),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 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 出生于北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为韩亿的第五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熙宁二年(1069),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终神宗之朝,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或以其兄韩绛入相之故,屡放外任,历知襄州、河阳、许州。宋哲宗时,拜为门下侍郎。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中,入元祐党籍,谪崇信军节度副使,均州安置。其诸子乞纳官爵,听父里居,许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卒,年八十二。有《南阳集》三十卷传于世。
林景熙

林景熙

南宋末期爱国诗人

林景熙(1242—1310),字德呖,号霁山,平阳(今属浙江)人。咸淳七年(1271)由太学生入仕,授泉州教授,历任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后,隐居不仕,于故乡著书授徒,名节重一时。所作诗文慷慨激烈,多故国之思,著作有《白石樵唱》《白石稿》。
吴芾

吴芾

宋文学家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1132)进士,迁秘书正字。孝宗即位,迁札部侍郎,终龙图阁直学士。晚退闲家居十四年,卒于家。谥康肃。

吴芾的诗

114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