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张籍

韩愈 〔唐代〕 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调张籍》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作者自己的亲身体会,热情地赞美盛唐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诗文,批评了当时诗坛上扬杜抑李的偏见,表现出作者对李杜的高度倾慕之情。全诗笔势波澜壮阔,恣肆纵横,充满了探险入幽的奇思幻想。诗文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奔流直下,而其中又曲折盘旋,激溅飞泻,变态万状,产生令人心摇意骇、目眩神迷之效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李杜文章(1)在,光焰(2)万丈长。

李白、杜甫诗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

不知群儿(3)愚,那用故谤伤。

却不知轻薄文人愚昧无知,怎么能使用陈旧的诋毁之辞去中伤他们?

蚍蜉(4)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就像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可笑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

(5)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虽然我生活在李杜之后,但我常常追思仰慕着他们。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晚上也常常梦见他们,醒来想着却又模糊不清。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李白杜甫的文章像大禹劈山治水一样立下了不朽的勋绩,但只留下了一些斧凿的痕迹,人们已经难以见到当时的治水的运作过程了。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遥想当年他们挥动着摩天巨斧。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山崖峭壁一下子劈开了,被阻遏的洪水便倾泻出来,天地间回荡着山崩地裂的巨响。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但就是这样的两位夫子,处境却大抵都冷落困顿。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仿佛是天帝为了要他们作诗有所成就,就故意让他们崛起而又困顿。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他们犹如被剪了羽毛被囚禁进了笼中的鸟儿一样,不得展翅翱翔,只能痛苦地看着外边百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6)琳琅(7)

他们一生写了千万篇优美的诗歌,如金薤美玉一样美好贵重。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但其中多数好像被天上的仙官派遣神兵收取去了一样。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流传在人间的,只不过是泰山的毫末之微而已。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8)

我恨不得生出两个翅膀,追求他们的境界,哪怕出于八方荒远之地。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我终于能与前辈诗人精诚感通,于是,千奇百怪的诗境便进入心里: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反手拔出大海中长鲸的利齿,高举大瓢,畅饮天宫中的仙酒。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9)

忽然腾身而起,遨游于广漠无穷的天宇中,自由自在,发天籁之音,甚至连织女所制的天衣也不屑去穿了。

顾语地上友(10)经营(11)无太忙。

我回头对地上的你说,不要老是钻到书堆中寻章摘句,忙碌经营。

(12)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13)

还是和我一起向李、杜学习,在诗歌的广阔天地中高高飞翔吧。

注释

(1)文章:此指诗篇。

(2)光焰:一作“光芒”。

(3)群儿:指“谤伤”李白杜甫的人。前人认为主要是指元稹、白居易等。

(4)蚍蜉:蚁类,常在松树根部营巢。

(5)伊:发语词。

(6)金薤:书。古有薤叶书。又有薤叶形的金片,俗语称金叶子。

(7)琳琅:美玉石。此以金玉喻“李杜文章”,并言李杜诗篇播于金石。六丁、雷电:皆传说之天神。

(8)八荒:古人以为九州在四海之内,而四海又在八荒之内。

(9)织女襄:《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郑玄注:“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暮七辰,辰一移,因谓之七襄。”按:织女,谓织女星。肆,谓星宿所舍,即星次。此句夸言神游物外,连织女星的车驾都不乘坐了。意谓超越了织女星运行的范围。

(10)地上友:指张籍。

(11)经营:此谓构思。

(12)乞:此谓送给。如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

(13)颉颃:上下飞翔。上飞曰颉,下飞曰颃。

创作背景

《调张籍》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或十一年(816年)。当时,李白、杜甫还不曾受到人们普遍的尊重。在韩愈以前,李白名高于杜甫;到韩愈那时,又有人尊杜抑李。元稹《唐故工部员外杜君墓系铭并序》说:“诗人已来,未有如杜子美者。时山东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奋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篱,况壶奥乎?”白居易《与元九书》说:“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然撮其《新娄》《石壕》诸章,亦不过三四十。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则有李杜并讥之嫌。韩愈因作此诗极全力宏扬李杜。

拼音版

tiáozhāng

wénzhāngzàiguāngyànwànzhàngcháng

zhīqúnéryòngbàngshāng

hànshùxiàoliàng

shēnghòujǐngyáoxiāngwàng

mèngduōjiànzhīzhòufǎnwēimáng

guānzáohénzhǔzhìshuǐháng

xiǎngdāngshīshǒushírèntiānyáng

yínhuàbēnghuōqiánkūnbǎiléiláng

wěiliǎngjiāshuàihuāngliáng

chángyínéqiǎnqiějiāng

jiǎnlíngsònglóngzhōngshǐ使kànbǎiniǎoxiáng

píngshēngqiānwànpiānjīnxièchuílínláng

xiānguānchìliùdīngléidiànxiàjiàng

liúluòrénjiānzhětàishānháománg

yuànshēngliǎngchìzhúchūhuāng

jīngchéngjiāotōngbǎiguàicháng

shǒujīngpiáozhuótiānjiāng

téngshēnkuàhànmànzhuózhīxiāng

shàngyǒujīngyíngtàimáng

jūnfēixiápèigāoxiéháng

作者简介

韩愈

韩愈

唐代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