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首绣林山记

袁中道 〔明代〕 袁中道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滹滹幹幹,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千万年来,极其力之所至,止能损其一毛一甲,而终不能啮骨理而动龈齶。于是,石常胜而水常不胜,此所以能为一邑砥柱而万世赖焉者也。

予与长石诸公,步其颠,望江光皓森,黄山如展筛,意甚乐之。已而见山下石磊磊立,遂走矶上,各据一石而坐。静听水石相搏,大如旱雷,小如哀玉。而细睇之,或形如钟鼎,色如云霞,文如篆籀。石得水以助发其妍而益之媚,不惟不相害,而且相与用。予叹曰:“士之值坎禀不平,而激为文章以垂后世者,何以异此哉!”山以玄德娶孙夫人于此、石被睇锦,故名。其下即刘郎浦。是日同游者,王中秘季清,曾太史长石,文学王伯雨、高守中、张翁伯、王天根也。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游石首绣林山记》 是明代袁中道写的一篇游记。本文写在石芦绣林山所见遂剽悍之性奔腾数百里的江水忽与眼前之石撞击的奇景。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1)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3),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2)滹滹幹幹,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千万年来,极其力之所至,止能损其一毛一甲,而终不能啮骨理而动龈齶。于是,石常胜而水常不胜,此所以能为一邑砥柱而万世赖焉者也。

大江从三峡流出,沿途所遇到的无非就是石头,水势常常因此而盘曲不能舒展。到了西陵峡以下,两岸大多都是沙石泥土,挡在水的面前就显得没有多大用处,水自此才得以显出其剽悍的性情。像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数百里,都不敢和它进行争夺,但是在这个地方忽然遇到了石头。水势汹涌而下,激射到石头上,山崖高峻,努力阻挡住它的锋芒,水和石就好像开始打相持仗。以水来战石,则水广大无际,流速迅急,(水)把石头劈开,使之像树林一样;把石头侵蚀得千疮百孔,形成一个个洞穴;磨砺石头,使它们像剑戟一样锋利;把石头磨得圆滑,好像虎的形状。石头就像不能稍微作出让步的样子。如果以石战水,石壁雄伟的伫立在那里,凶猛刚健,任水洗刷磨砺。(水)浩荡而来,而浪涛却折返而回,碰触到山崖水势就变得缓慢,就好像背着东西一样。

予与长石诸公,步其颠,望江光皓森,黄山如展筛,意甚乐之。已而见山下石磊磊立,遂走矶上,各据一石而坐。静听水石相搏,大如旱雷,小如哀玉。而细睇之,或形如钟鼎,色如云霞,文如篆籀。石得水以助发其妍而益之媚,不惟不相害,而且相与用。予叹曰:“士之值坎禀不平,而激为文章以垂后世者,何以异此哉!”山以玄德娶孙夫人于此、石被睇锦,故名。其下即刘郎浦。是日同游者,王中秘季清,曾太史长石,文学王伯雨、高守中、张翁伯、王天根也。

注释

(1)结约:盘曲。

(2)汗汗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

(3)辄靡:用处少。辄,用处。

作者简介

袁中道

袁中道

明代文学家、官员,公安三袁之一

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袁宗道、袁宏道之弟。十余岁作《黄山赋》、《雪赋》五千余言。青年时期游览燕、赵、齐、鲁、吴、越等地诗文因以日进。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官至南京吏部郎中。著有《珂雪斋集》。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