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阻雨

戎昱 〔唐代〕 戎昱

日长巴峡雨濛濛,又说归舟路未通。

游人不及西江水,先得东流到渚宫。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云安阻雨》是唐代诗人戎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于《全唐诗》中。此诗前二句写登船时天气尚好,没想到刚行至巴峡,天气突变,不能行船,只好滞留云安:后二句写阴雨情怀,以舟中人不及江水先到江陵一带地区作为比喻,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留滞的恼恨和焦躁心情。此诗语言平易,描写生动。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日长巴峡(1)雨濛濛,又说归舟路未通。

西陵峡江连日阴雨蒙蒙,让人烦忧,又传来消息说因为江水猛涨,船路全线停航,归期只得推迟。

游人不及西江(2)水,先得东流到渚宫(3)

有心早归的游子却不如无心东流的长江水,早我一步先流到了故乡,荆南昔日的楚王别宫畔。

注释

(1)巴峡:今四川东部古为巴国,其地长江峡谷统称巴峡。

(2)西江:指长江上游。

(3)渚宫:春秋时楚国的别宫,故址在今湖北江陵。这里用来借指作者的故乡江陵。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初,戎昱出蜀沿江东下,这首诗为途中阻留云安时所作。戎昱是江陵人,自云安东下,即三峡入口处的瞿塘峡,其地江流险急,兼逢久雨江涨,舟路不通。诗人为了表达了自己归心似箭,却因归途阻雨而懊恼、无奈的心情,写下了《云安阻雨》这首诗。

文学赏析

“日长巴峡雨濛濛”,首句言旅途多雨,使人愁闷。三个意象并出,愁闷便现出多层次来:一是归途遥远,单调乏味,寂寞磨人,如同失眠者深感长夜漫漫,此刻更觉白天格外漫长,确实难熬;二是船进巴峡,峡谷逼仄夹持,阻遏了舒展心胸的千里视野,自是平添郁闷;三是巧遇天雨,诗人困于舱内,唯见茫茫雨雾,唯听行船声、江涛声,连船头长啸而不可得,更加烦闷。

正在诗人归心似箭,急欲摆脱这一寂寞境地时,却偏偏传来了令人沮丧的消息:“又说归舟路未通。”谓因天雨江涨而不能行船,以致耽误了归期。如果说首句以意象并举而多角度多层次地状写愁怀,使其步步深入,逼人而来,那么这里仅着一“又”字,便将行旅之无聊,归心之迫切,滞留之怨恨,都表现在其中了。

船停泊了,诗人低头看看向着家乡方向流去的江水,又抬头眺望那遥远的为雨雾所罩遮的故乡,遂喟然长叹:“游人不及西江水,先得东流到渚宫。”诗人没有直接抒发阻雨情怀,而是绕个弯子突发奇想,将自己和江水作比较,游人即诗人自己有意早归,却被无情地滞留于此,而江水无心,却似乎倍受优待,风雨无阻地先流到自己的故乡去了。这一比较,便使此诗境界大为拓展,它已不只是含蓄委婉而有力地表现了阻雨情怀,而且已使上述意象带有象征色彩,隐隐含有人生艰难与荒谬的唱叹了。

《云安阻雨》此诗没有直接道白,而用受阻的自己与东流的水进行比较,以托衬游子羁旅的百无聊赖和归心似箭的急迫,切望早早回家,这说也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作者运用得恰到好处。

作者简介

戎昱

戎昱

唐代诗人

戎昱(744—800),荆南(今湖北江陵)人。举进士不第,往来长安、洛阳及陇西各地。尝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下任从事。德宗建中三年(782)任御史,后遭人陷害,贬为辰州刺史。诗多反映家国的动荡离乱,风格沉郁。著作有《戎昱诗集》。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