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逋诗后

苏轼 〔宋代〕 苏轼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书林逋诗后》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对宋初山林诗人林逋的人格、诗歌、书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诗人以赞赏的笔调写江南清丽的山光水色,甚至使浸润其间的“佣奴贩妇”都具有“冰玉”之质,并以之作为衬托,显示林逋的资质气度是“神清骨冷”、超凡绝俗。然后诗人写到自己对林逋的景仰,并称扬他的诗清而不寒,书法瘦而劲健。诗中又写出诗人最为看重的是林逋蔑视富贵利禄,清高傲世的人格,并认为他的流品足以配水仙王,是神仙一般的人物,只可以寒泉秋菊祭祀,才称其高洁。这首诗虽以议论为诗,却多有妙句。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吴侬(2)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3)

吴人生长在湖山深曲处,呼吸着湖光饮的是青山翠绿。

不论世外隐君子(4)佣儿(5)贩妇(6)皆冰玉。

不用说超然世外的隐士,连奴仆女贩都清如冰玉。

先生可是(7)绝俗人,神清(8)骨冷无由俗。

林先生并不是隔绝凡尘的人,天生就神清骨冷资质脱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9)光可烛。

我不认识林先生却曾经梦见,目光清炯照人犹如明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遗留的诗篇和墨迹处处都有,环绕着西湖总也看不足。

诗如东野(10)不言寒,书似留台(11)差少肉。

诗歌像孟郊但没有寒苦格调,书法似李建中笔力瘦硬刚拙。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12)犹可录。

平生高尚的风节无人能继,临终时精微的言语还值得记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13)

自己说没有写过封禅书一类的东西,难道他还肯把叹老嗟悲的诗句写出?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我笑江南人并不好事,倒喜欢建造祠堂依傍着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14),一盏寒泉(15)秋菊。

不然就该让林先生的像配水仙王,将一盏寒泉一支秋菊向他献上。

注释

(1)林逋:宋代钱塘人,初游历江淮,后结庐西湖孤山,隐居不仕。

(2)吴侬:吴语自称或称人为“侬”,此泛指江南人。曲,一作“麓”。

(3)渌:水清。

(4)隐君子:隐居逃避尘世的人。

(5)佣儿:一作“佣奴”。

(6)贩妇:女商贩。

(7)可是:岂是。

(8)神清:谓心神清朗。

(9)了然:谓眼珠明亮。

(10)东野:指唐代诗人孟郊。

(11)留台:指宋书法家李建中,字得中,蜀人,善真行书,曾掌西京(洛阳)留司御史台,故称李西台或李留台。

(12)微言:精微的言论。

(13)白头曲:《西京杂记》云:“相如将聘茂陵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此处白头曲借指伤老嗟卑的诗歌。

(14)水仙王: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15)荐:遇时节供时物而祭。

创作背景

《书林逋诗后》此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林逋死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他住在西湖的孤山二十年,足迹不到城市。不娶,住处多种梅花,养鹤,称“梅妻鹤子”。他写的诗,随手散去,不留稿。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不欲取名于时,况后世乎?”他的诗平淡深美,表达了高尚志趣。七言五首,分别为《松扇》、《孤山雪中》、《孤山亭林》、《送史》、《春日》,计三十四行,署款“时皇上登宝位岁夏五月孤山北斋手书林逋记”。可知此卷作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时林逋五十七岁。

拼音版

shūlínshīhòu

nóngshēngzhǎngshānguāngyǐnshān

lùnshìwàiyǐnjūnyōngérfànjiēbīng

xiānshēngshìjuérénshénqīnglěngyóu

shíjūncéngmèngjiàntóngliǎoránguāngzhú

piānmiàochùchùyǒurào西kàn

shīdōngyánhánshūliútáichàshǎoròu

píngshēnggāojiénánjiāngwēiyányóu

yánzuòfēngshànshūgèngkěnbēiyínbáitóu

xiàorénhàoshìhǎozuòtángbàngxiūzhú

ránpèishíshuǐxiānwángzhǎnhánquánjiànqiū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