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
城头月落尚啼乌。朱舰红船早满湖。鼓吹未容迎五马,水云先已漾双凫。
映山黄帽螭头舫,夹岸青烟鹊尾炉。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瑞鹧鸪·城头月落尚啼乌》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是纪游即景之作,词前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及有关人物。上片写寒食节天色未明时的景物,下片写湖上、岸边景物,并略表厌倦之意。全词描写了寒食节清晨众官迎接太守到来的场景,表现出作者懒于应酬官场、蔑视封建礼仪的超脱思想。虽是应酬之作,但写得从容优裕,结尾处寓意深远。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
寒食节时天还没亮就到了西湖,太守还没有来,两位县令先来了。
城头月落尚啼乌。朱舰红船(1)早满湖。鼓吹(2)未容迎五马(3),水云(4)先已漾(5)双凫(6)。
天色未明,乌鸦尚在啼鸣,官船早已满湖都是。礼仪乐队尚未列好队伍迎接太守,远处水面就迅速驶来了两位县令的船只。
映山黄帽(7)螭头舫(8),夹岸青烟鹊尾炉(9)。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10)。
青山倒映在湖中,用篙撑船的年轻人驾驶着龙船,岸上青烟缭绕,那是从鹊尾炉里升腾起来的。难得遇见如此晴朗的春日,而年老多病的我只想睡觉。但愿能有一个僧榻,让我好好地睡一会。
(1)朱舰红船:指各级文武官员的船只。宋代官船涂以朱红色。朱舰,一本作“乌榜”。
(2)鼓吹:汉以来古乐名。这里泛指当时演奏的乐曲。
(3)五马:太守的代称。
(4)水云:远处水面。
(5)漾:泛舟。
(6)双凫:《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传上》载,王乔做县令时,能化为双凫(野鸭)飞到京都,定期朝见皇帝。此处指二县令。
(7)黄帽:指用篙撑船的年轻人。见《汉书》卷九十三《佞幸传》。
(8)螭头舫:泛指龙船。螭,古代传说中一种动物,蛟龙之属。
(9)鹊尾炉:《诗集》同题诗同句王文诰注引《法苑珠林》:“费崇先,吴兴人,少尤信佛法,每听经,常以鹊尾香炉置膝前。”查慎行注引《珠林》:“香炉有柄,日鹊尾炉。”
(10)须臾:片刻。
《瑞鹧鸪·城头月落尚啼乌》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三月寒食节。当时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寒食节清晨,他同众官游西湖,迎接太守陈襄的到来。苏轼作此词以记录当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