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城头月落尚啼乌

苏轼 〔宋代〕 苏轼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

城头月落尚啼乌。朱舰红船早满湖。鼓吹未容迎五马,水云先已漾双凫。

映山黄帽螭头舫,夹岸青烟鹊尾炉。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瑞鹧鸪·城头月落尚啼乌》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是纪游即景之作,词前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及有关人物。上片写寒食节天色未明时的景物,下片写湖上、岸边景物,并略表厌倦之意。全词描写了寒食节清晨众官迎接太守到来的场景,表现出作者懒于应酬官场、蔑视封建礼仪的超脱思想。虽是应酬之作,但写得从容优裕,结尾处寓意深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

寒食节时天还没亮就到了西湖,太守还没有来,两位县令先来了。

城头月落尚啼乌。朱舰红船(1)早满湖。鼓吹(2)未容迎五马(3)水云(4)先已(5)双凫(6)

天色未明,乌鸦尚在啼鸣,官船早已满湖都是。礼仪乐队尚未列好队伍迎接太守,远处水面就迅速驶来了两位县令的船只。

映山黄帽(7)螭头舫(8),夹岸青烟鹊尾炉(9)。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10)

青山倒映在湖中,用篙撑船的年轻人驾驶着龙船,岸上青烟缭绕,那是从鹊尾炉里升腾起来的。难得遇见如此晴朗的春日,而年老多病的我只想睡觉。但愿能有一个僧榻,让我好好地睡一会。

注释

(1)朱舰红船:指各级文武官员的船只。宋代官船涂以朱红色。朱舰,一本作“乌榜”。

(2)鼓吹:汉以来古乐名。这里泛指当时演奏的乐曲。

(3)五马:太守的代称。

(4)水云:远处水面。

(5)漾:泛舟。

(6)双凫:《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传上》载,王乔做县令时,能化为双凫(野鸭)飞到京都,定期朝见皇帝。此处指二县令。

(7)黄帽:指用篙撑船的年轻人。见《汉书》卷九十三《佞幸传》。

(8)螭头舫:泛指龙船。螭,古代传说中一种动物,蛟龙之属。

(9)鹊尾炉:《诗集》同题诗同句王文诰注引《法苑珠林》:“费崇先,吴兴人,少尤信佛法,每听经,常以鹊尾香炉置膝前。”查慎行注引《珠林》:“香炉有柄,日鹊尾炉。”

(10)须臾:片刻。

创作背景

《瑞鹧鸪·城头月落尚啼乌》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三月寒食节。当时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寒食节清晨,他同众官游西湖,迎接太守陈襄的到来。苏轼作此词以记录当时的情景。

拼音版

ruìzhè··chéngtóuyuèluòshàng

chéngtóuyuèluòshàngzhūjiànhóngchuánzǎomǎnchuīwèiróngyíngshuǐyúnxiānyàngshuāng

yìngshānhuángmàochītóufǎngjiāànqīngyānquèwěilǎobìngféngchūnzhǐshuìqiúsēng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