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光耿耿,佩之使我无邪心。
故人念我寡徒侣,持用赠我比知音。
我心如冰剑如雪,不能刺谗夫,使我心腐剑锋折。
决云中断开青天,噫!剑与我俱变化归黄泉。
《利剑》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此诗刺谗佞误国,分三段。第一段借助利剑起兴,以标明心境;第二段承上转折,写正不容邪,但徒佩利剑而不能用来刺谗,而心腐剑折,悲痛欲绝;第三段回扣诗题剑之“利”,借剑以抒发豪情,表明决心。全诗古味古调,上凌屈骚,体兼风雅,奇气郁勃,崛而有骨。
利剑光耿耿(1),佩(2)之使我无邪心(3)。
锋利的宝剑发出明亮的光芒,佩戴它时我没有任何邪心杂念。
故人(4)念我寡徒侣(5),持用赠我比知音。
老朋友看我缺少同伴,就将它赠给我,让我当作知音来对待。
我心如冰剑如雪(6),不能刺谗夫(7),使我心腐(8)剑锋折(9)。
我的心像冰一样洁白明澈,我的剑像雪一样寒光闪亮,但却不能用来刺杀进献谗言的人,让我的内心极度愤恨,剑也失去了锋芒。
决(10)云中断开青天,噫!剑与我俱变化归黄泉(11)。
让我用剑冲开这浮云,让青天显露出来,唉!宝剑啊,你跟我一起归入黄泉吧!
(1)耿耿:明亮的样子,指寒光闪闪的剑锋。
(2)佩:佩带。
(3)无邪心:一云不怕邪恶,故古人常以“胜邪”“辟邪”为宝剑名;一云洁身自好,不生邪念。
(4)故人:老朋友。
(5)寡徒侣:同伴少,知音稀。故下句云把利剑赠给我结为知心朋友。韩愈有《知音者诚希》诗,叹知音者少。
(6)我心如冰剑如雪:此句意谓:我的心像冰一样纯洁,我的剑像雪一样明亮,鲍照《白头吟》:“清如玉壶冰。”曹丕《大墙上蒿行》:“白如积雪,利若秋霜。”刘歆《西京杂记》卷一:“高祖斩白蛇剑,刃上常若霜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谗夫:专以谗言害人者。
(8)心腐:心烂。形容心里愤恨到极点。
(9)剑锋折:剑刃折断。
(10)决:开。
(11)剑与我俱变化归黄泉:意谓剑和我一同化归地府。
关于这首歌谣体古诗的创作年代,有多种说法。陈景云以为是贞元十二年(796)从军大梁时作;韩醇以为是贞元十五年(799)因汴州军乱而作;王元启和钱仲联则以为是贞元十九年(803)刺权倖李实辈作。因为韩愈《顺宗实录》言:“京兆尹李实陵辍公卿以下,随喜怒诬奏迁黜。”《祭张员外文》又云:“贞元十九,君为御史。余以无能,同诏并跱。彼婉娈者,实惮吾曹。侧肩帖耳,有舌如刀。”正此诗所指之谗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