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游雨岩》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作于作者罢官之后闲居带湖时期,通过记叙独游雨岩的情景,抒发了遭受打击、闲居乡里的苦闷,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国事的系念。上片写词人游走溪边,观赏水面奇景;下片写山溪清音之空谷回响,与词人引吭高歌交相应和。全词即事叙景,寓情于景,构思新颖,剪裁精妙,描绘生动,境界超逸。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3),人在行云(3)里。
人在溪边行走溪水映照出人影,蓝天倒映在清清的溪水里。蓝天上有飘动的白云,人正行走在那飘动的白云里。
高歌谁和(4)余(5)?空谷(6)清音(7)起。非鬼亦非仙,一曲(8)桃花水(9)。
我放声高歌,谁来应和?只听空幽的山谷清音响起。那响声不是来自鬼怪神仙,而是桃花旁的流水声悦耳无比。
(1)生查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词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2)雨岩:在江西永丰县西南博山附近,岩中有泉水飞出,如风雨之声。
(3)行云:云彩流动。
(4)和:跟着唱。
(5)余:我。
(6)空谷:深谷。
(7)清音:指空谷中潺潺的流水声。
(8)一曲:一湾。
(9)桃花水:即桃花汛。农历二三月桃花盛开时节,冰化雨积,黄河等处水猛涨,称为桃花汛。
《生查子·游雨岩》此词作于辛弃疾罢官之后闲居带湖时期,具体创作年份难以考证。辛弃疾在职期间积极筹措恢复中原大计,遭到主和派的排斥、打击和嫉恨,被朝廷罢职闲居。抗金理想不能实现,报国壮志一筹莫展。因此,他深感苦闷和孤独,便创作此词以抒发胸中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