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水调歌头·中秋》是北宋词人米芾的一首词。借中秋赏月之机,表白了词人为人的高洁,也流露了他对“从仕数困”的些许幽恨。词的上片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并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词的下片,侧重抒发词人向往隐居生活之意,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遐想。全篇用笔空灵回荡,而自有清景无限,清趣无穷,表现出米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的特有风格。
砧声(1)送风急,蟠蟀(2)思高秋(3)。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4),分付(5)尊中醽醁(6),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中秋的时候,捣衣声混杂着风声,蟠蟀好像在思索高爽的秋天。我面对着这样的景象,是不会学宋玉去纾解悲愁的。把凄凉的心意收拾起来,给每个酒樽里都倒上美酒,内心更加觉得抵不过这样的幽静。明月挂在南楼正是我觉得充满情趣的地方所在。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7)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8)。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9),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10)枕卧江流。
怅惘这样的胸怀,于是拿起笛子吹奏,笛声的韵律悠悠扬扬。在这清平之时,良美之夜,就把这块地方借给我让我痛饮。看着这一天可爱的风景,我倚着曲曲折折的栏杆,宇宙在我眼里也只是小小的浮萍。喝醉困乏了就靠着枕头临江而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醒来。
(1)砧声:也作“碪声”,捣衣声。
(2)蟠蟀:蟋蟀的一种,宋代顾逢曾作《观鬭蟠蟀有感》。
(3)高秋:天高气爽的秋天。
(4)兴况:情趣,意趣。
(5)分付:分别付予,这里指给酒樽分别倒酒。
(6)醽醁:古代的一种美酒。
(7)清时:清平之时,也指太平盛世。
(8)金瓯:酒杯的美称。瓯:杯子。
(9)阑干十二:曲曲折折的栏杆。阑干:即栏杆。十二:形容曲折之多。
(10)欹:斜倚着,斜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