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是元代诗人王旭创作的一首咏物词。此词先立主旨,直抒胸臆,写梅雪俱美,后以鲜明意象,比较二者异同,既各有高低,又各有所长。全词运用了衬托、想象、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梅雪各自的典型特征。
两种风流(1),一家制作(2)。雪花全似梅花萼(3)。细看不是雪无香(4),天风吹得香零落。
两种风格,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雪花好似梅花的花瓣,仔细一看不是雪,因为雪无香气,风吧香气吹得四散。
虽是一般(5),惟高一着(6)。雪花不似梅花薄(7)。梅花散彩(8)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9)幕。
虽然色彩一样,形状相似,但是有一个高出一等,雪花不像梅花薄。梅花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形,雪花却在人家帘幕下低飞。
(1)风流:风度、标格。
(2)一家制作:意指雪和梅都是大自然的产物。
(3)萼:花萼,这里指的是花瓣(因押韵关系用“萼”字)。
(4)细看不是雪无香:仔细一看,不是雪花,因为雪花没有香气。
(5)一般:一样。
(6)着:等次。
(7)薄:不厚重。一说为草木丛生之意;一说通“泊”,淡泊。
(8)散彩:放射出光彩。
(9)帘:窗帷。最后两句说:梅花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形,雪花却在人家帘幕下低飞。
由于梅与雪在时令、形状、颜色方面相同或相近,古代文人常拿两者对比,而他们在诗词作品中多喜欢扬梅抑雪。为此宋代诗人卢梅坡作了一首翻案诗《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影响很大。在这首诗中,卢梅坡对梅、雪不偏不袒,可谓折中。然而尽管卢梅坡为雪翻案,人们爱梅总是胜于爱雪。王旭大约是受了卢诗的启发,从自身的际遇及思想变化中,想到了梅与雪的不同命运,于是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写下了这首《踏莎行·雪中看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