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芭蕉》是南宋作家张鎡的一首词。词的上片集中刻画了芭蕉独特的风姿和品格。起句从芭蕉跟别的花卉草木的对比中写出它同中有异的特点。下片顺着“绿衣长”、“满身凉”的拟人化的描写发展,逐渐从外形深入到心灵。词人观赏芭蕉风情万种,情为之动;芭蕉得遇知音,也动起感情来了。这首词感情抒发相当空灵含蓄,词人没有明白说出,却留下了让读者充分联想、回味的余地,言有尽而意无穷。
风流不把花为主,多情管定烟和雨。潇洒绿衣长,满身无限凉。
芭蕉并不以绚丽多姿的花朵来展露风流,只在烟雨空濛的时刻撩拨人们的情思。一身绿衣伸展特有的潇洒风韵,浑身上下透出的是无限清凉。
文笺舒卷处,似索题诗句。莫凭小阑干,月明生夜寒。
那一片片开张伸展的硕大绿叶,就像是在我面前铺开的文笺,要请我在上面题写生动的诗句呢!唉,别再倚着阑干痴看了,明月已升到中天,夜晚也愈发清寒了。
咏物词发展到南宋已进入成熟期,不仅作品数量众多,而且更重视写作技巧和形式类。相较北宋咏物词 ,南宋咏物词更具有一种幽微细腻的特色,虽然不易看出其寄托所在,但更富有朦胧美。张功甫这首词就能够将作者内心的情思同作品外化的意象融合无间,使读者若有所悟又难以名状。
词的上片集中刻画了芭蕉独特的风姿和品格。起句从芭蕉跟别的花卉草木的对比中写出它同中有异的特点 。在人们眼光中,「风流」、「多情」、「潇洒」是许多花卉草木所共有的,然而词人之所以特别欣赏芭蕉,却是由于它那独特的清逸绝俗风姿。芭蕉并不以色彩斑斓 、绚丽多姿的花朵来显示它的「风流」,它也不在丽日和风中与群芳争妍,只有到了烟雨空濛和雨滴拍打的时刻,芭蕉,这才以一身潇洒的绿衣,显示出它那特有的风韵和情致,吸引人们观赏,撩拨人们的情思。一切繁喧炽热跟芭蕉无缘,它浑身上下透出的是无限清凉。不仅使人想起吴夢窗的名句「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唐多令》),这样,我们从芭蕉独具的潇洒、清凉,依稀感受到词人的心灵,现出了一个风流、多情、而又潇洒雅洁的文人形象。
下片顺着「绿衣长」、「满身凉」的拟人化的描写发展,逐渐从外形深入到心灵。词人观赏芭蕉风情万种,情为之动;芭蕉得遇知音,也动起感情来了。看,那一片片开张伸展的硕大绿叶,就象是在我面前铺开的文笺,要请我在上面题写生动的诗句呢!但我又能写什么呢?这时,明月已升到中天,清辉泻在芭蕉那略披白粉的绿叶上,好象生出了一层薄薄的寒霜,袭来一阵又一阵寒气。唉,别再倚着阑干痴看了,还是回屋去吧!「莫凭小阑干 ,月明生夜寒」两句,淡淡地透露出词人在此情此景下若有所思、若有所悟的感触。这种感触是什么呢?是芭蕉的清高与索句的催迫使他感到自愧弗如、无辞以对?是眼前的清冷促使他想到了趋炎附势的炎凉世态?还是「以其境过清」(柳河東《小石潭记》),「凛乎其不可久留」(苏東坡《後赤壁赋》),而衹得消然离去呢?词人没有明白说出,却留下了让读者充分联想、回味的馀地,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诗词中,芭蕉常常同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易安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丑奴儿》)把伤心、愁闷情绪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甚至还颇为怨悱。张鎡这首词的感情抒发却相当空灵含蓄 。他的哀愁和悲凉并没有直接倾吐,而是在雨丝烟雾里,在寒夜月色中,朦胧而自然地流露出来。一缕淡淡的哀愁回肠九曲 ,大有欲吐又吞、欲说还休的况味。
张功甫这首词与唐代钱瑞文《未展芭蕉》诗(冷烛无烟绿惜乾 ,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车风暗拆看。),虽然暗示性有所不及,但在总体意境上更富有象征意蕴,表达上也越显得曲折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