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
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
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
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
思归阴丧乱,去国伤怀抱。
郢路方丘墟,章华亦倾倒。
风悲猿啸苦,木落鸿飞早。
日隐西赤沙,月明东城草。
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
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昊。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诗中前四句巧用比喻手法,讲述襄州将领康楚元、张嘉延在荆州叛乱,宛如大蛇吞食巨象,横行无忌,作恶多瑞。接着六句讲述诗人目睹时局动荡不安、战乱纷扰频仍,欲要改变现状又无能为力的悲痛之情。再接着四句诗句描绘客观现实的残酷和自然景物的悲凉,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愁苦忧伤的情愫。最后六句流露出诗人对现实时代动乱、个人经历坎坷而感到忧愤不平。诗中可窥见诗人已是垂暮之年,鬓虽残,心未死,重在强调爱国壮志之心犹在,仍密切关注社会时局,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上层统治集团,不减当年豪迈不羁、炽烈奔放的性情。
修蛇(1)横洞庭,吞象临江岛。
巨蛇横陈在洞庭湖畔,在江岛边将大象一口吞掉。
积骨成巴陵(2),遗言闻楚老。
吐出象骨堆成巴陵,告诉我这个传说的是楚国的遗老。
水穷三苗(3)国,地窄三湘(4)道。
三苗国在水的尽头、三湘道旁水多土少。
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
岁月峥嵘又到了年末,困境中的人显得多么苍老。
思归阴丧乱,去国伤怀抱。
战乱不已我思归不得,远离放土悠伤满怀抱。
郢路(5)方丘墟,章华(6)亦倾倒。
郢都已成了废墟,章华台早就倾倒。
风悲猿啸苦,木落鸿飞早。
悲风中猿啼多么哀苦,叶落雁飞秋来得太早。
日隐西赤沙(7),月明东城草。
夕阳隐没在赤沙湖,明月映照着东城草。
关河(8)望已绝,氛雾(9)行当扫。
望断关山河川,妖雾该被清扫。
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昊(10)。
我仰天长啸,老天你可知道?老天啊我在问你,你可知道?
(1)修蛇:长蛇、大蛇。《淮南子·本经训》:“尧乃使羿断修蛇于洞庭。”高诱注:“修蛇,大蛇。吞象三年而出其骨之类。”
(2)巴陵:山名。《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七:“昔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故曰巴陵。”
(3)三苗:我国古代部族名。即今湖南、江西一带。
(4)三湘:今湖南湘江流域。
(5)郢路:今湖北江陵一带。
(6)章华: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名。故址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
(7)赤沙:赤沙湖,在湖南华容县南。
(8)关河:关山河川。
(9)氛雾:雾气。诗中比喻乱贼。
(10)苍昊:苍天。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的深秋,比《秋登巴陵望洞庭》的写作时间,可能稍后一些。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李白目睹时局动荡不安,战乱纷扰频仍,自己北归不能,想要改变现状又无能为力。诗人对此感伤不己,写下此诗表达自己对迅速平息战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