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好学

朱熹 〔宋代〕 朱熹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司马光好学,中国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讲的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幼年时,在“患记不若人”的情况下,严以律己,争分夺秒,独自苦读,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司马光勤学的故事,生动地阐发了“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的道理。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司马温公(1)幼时,(2)记问不若(3)人。群居讲习,(4)兄弟(5)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7)(6)倍诵(8)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9)身不忘也。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11)在马上,(11)中夜不寝时,(12)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

注释

(1)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追赠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2)患:担忧,忧虑。

(3)不若:比不上。若:如。

(4)众:众多。

(5)既:已经。

(6)迨:到;等到。

(7)下帷绝编: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8)倍诵:背诵。倍:通“背”,背诵。

(9)乃终:于是,就,才。

(10)尝:曾经。

(11)或:有时。

(12)咏:吟咏。

作者简介

朱熹

朱熹

南宋理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徽州婺源人(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绍兴十年(1148年)进士,卒后追谥“文”。朱熹早年受业于理学大师李侗,师承二程学说,兼采周敦颐、张载的思想,集宋代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朱熹的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八朝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纲目》《楚辞集注》《诗集传》《韩文考异》等。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