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儿令·汉子陵

鲜于必仁 〔元代〕 鲜于必仁

汉子陵,晋渊明,二人到今香汗青。钓叟谁称,农父谁名,去就一般轻。

五柳庄月朗风清,七里滩浪稳潮平。折腰时心已愧,伸脚处梦先惊。听,千万古圣贤平。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寨儿令·汉子陵》是元代散曲作家鲜于必仁创作的一支散曲,此曲采用史家合传的写法,通过对严光和陶渊明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吟咏,赞美了他们高尚的美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想要隐逸的意向。全曲颇多用典,对仗工整,显示出作者独特的匠心,增添了曲词的艺术魅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汉子陵(1)晋渊明(2),二人到今香汗青(3)。钓叟谁称,农父谁名,去就(4)一般轻。

汉代的严子陵,晋朝的陶渊明,自古到今,这两人的高风亮节芳香留汗青。钓鱼翁谁去称扬,老农父谁去扬名?离官和做官一般轻。

五柳庄月朗风清,七里滩浪稳潮平。折腰(5)时心已愧,伸脚(6)处梦先惊。听,千万古圣贤平。

五柳庄上明月朗照清风阵阵,七里滩头风息浪稳潮头平定。折腰的时候心已经惭愧,伸脚的地方梦魂频惊。听,千秋万古贤圣一般平。

注释

(1)汉子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同学,亦为好友。后来他帮助刘秀起兵,刘秀即位后多次邀请他做官,但他坚决不做,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终生为烟波钓徒。

(2)晋渊明:即陶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他曾在朝为官,因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由彭泽县令拂袖而去,归隐田园终了一生。

(3)香汗青:谓流芳于史册。汗青,史书。古人以竹简写字,为使竹简不受虫蛀,先用火炙竹简,让水分蒸发,如出汗一样,干后再写。故称竹简为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

(4)去就:进退、去留。

(5)折腰:语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典故。

(6)伸脚:语出《后汉书·严光传》典故。

创作背景

鲜于必仁虽出身官宦家庭,自己却是一生布衣。因其性情达观,常常寄情山水,浪迹四方。创作多首咏怀历史人物的散曲,《寨儿令·汉子陵》此曲为其中之一,创作时间未详。

拼音版

zhàiérlìng··hànzilíng

hànzilíngjìnyuānmíngèrréndàojīnxiānghànqīngdiàosǒushuíchēngnóngshuímíngjiùbānqīng

liǔzhuāngyuèlǎngfēngqīngtānlàngwěncháopíngzhéyāoshíxīnkuìshēnjiǎochùmèngxiānjīngtīngqiānwànshèngxiánpíng

作者简介

鲜于必仁

鲜于必仁

元曲作家

鲜于必仁(生卒年不详),字去矜,号苦斋,渔阳(今属河北)人。太常典簿鲜于枢之子。以乐府擅场。《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二十九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