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燕

陈忱 〔清代〕 陈忱

春归林木古兴嗟,燕语斜阳立浅沙。

休说旧时王与谢,寻常百姓亦无家。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叹燕》是清代陈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生当明、清易代之际,清兵南侵时,他亲眼见到侵略者烧杀掳掠的残暴行径,怀着满腔悲愤写下这首小诗,对人民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对野蛮的侵略者提出强烈的控诉。《叹燕》没有正面描写山河的残破,人民的苦难,而只是写了燕子无处筑巢一事,却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赤地千里、人民流离的惨酷景象。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春归林木(1)古兴嗟,燕语斜阳立浅沙。

春归林木反倒令人兴叹,夕阳燕语呢喃飞落水边。

休说(2)旧时王与谢,寻常(4)百姓亦无家。

不要说旧时王谢高堂华屋,就是那些寻常人家也找不见。

注释

(1)春归林木:春天飞回来,归住树林之木。

(2)休说:别说,不用说。

(3)王谢:东晋王导、谢安等家族,显贵无比,居建康(今南京)乌衣巷。

(4)寻常:平常。

创作背景

诗的题目叫做《叹燕》,所叹之燕,其实就是刘禹锡《乌衣巷》诗中的“王谢堂前燕”。自从刘禹锡写出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样的千古名句以后,不少人都曾在“金陵怀古”这类题目中,借用“王谢燕子”来寄寓兴亡之感。

文学赏析

春天到了,燕子归来,它一向习惯于在人家筑巢而居,不料这时却找不到筑巢的地方。它无可奈何地站立在沙滩之上,面对斜阳,呢喃自语:古人曾为春燕归于林木而嗟叹,以为这是乱世之象,如今乱世又来了。过去王、谢两家衰败了,他们堂前的燕子仍可前去筑巢,虽然他们的乌衣旧宅已变成普通百姓的家;而在现实中,别说那些世家古族都丧失了家宅,连普通的百姓也家毁宅焚,华屋、蓬户,皆归于一尽,燕子不往林中筑巢,又该去何处呢?

“春归林木古兴嗟,燕语斜阳立浅沙。”这两句写燕子归来而无宅可巢。上句的“春归林木”,表明燕子无处安身,只好栖息于林木,而古人为此而兴叹,他们兴叹的原因是感慨世道的衰微,连燕子都无处安身,更不要说人了。下句写无家可归的燕子的可怜,它们立于浅沙之上,面对斜阳,抒发感慨。燕子立斜阳而语,显然是对现实的不满,对现实的哀怨。这时代真是衰微啊,连筑巢之宅都找不到了。

“休说旧时王与谢,寻常百姓亦无家。”这两句反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意,当年刘禹锡所感叹的是,那些显赫一时的王公贵族不知何处去,他们的雕梁画栋成了废墟,代之而起的是寻常百姓,平民小屋。而如今呢?其情形比那时更加凄惨,那寻常百姓的家业并非世外桃源,在战火纷飞中,旧时王谢固然是灰飞烟灭,而寻常百姓亦遭到侵略者的灭顶之灾,他们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更不要说归来的燕子无宅可巢了。“无家”二字,点名了燕子们“春归林木”的原因,也是当时赤地千里,人民流离失所惨象的高度概括。

作者简介

陈忱

陈忱

清代诗人

陈忱(1613—?),字遐心,号雁宕山樵,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明亡后,在苏州结“惊隐诗社”,与顾炎武、归庄等为诗友。绝意仕进,以卖卜自给。所作小说《水浒后传》表现强烈民族意识。其《雁宕诗集》已佚,周庆云《浔溪诗征》选有他的诗。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