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社会,忧患深重,抱负难展,偃蹇困顿,因此中晚唐诗人都痛定思痛。
张祜的怀古咏史诗中就已经没有了理想主义,他不自觉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射到富有悲剧色彩的历史人物身上,同情古人的不幸际遇,既表达对人才丧失的惋惜之情,也表达对人才的追悼。这首《感春申君》,就是这样的一首诗。
据《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记载,春申君姓黄名歇,战国楚人,游学博闻。赵人李园欲进其妹于考烈王,恐无子,先进春申君,有身,其妹遂说春申君以己进楚王。李园恐春申君语泄,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考烈王卒,李园伏死士于棘门之内刺杀春申君,斩其头。感于此事,诗人满腔悲愤,作《感春申君》。此诗感叹春申君一个战国时期有才识、有魄力的最具名气的公子,一个曾一度使内忧外患日益衰颓的楚国出现过回光返照局面的奇才,拥有一生英名却糊涂一时,铸成大错。无奈他所奉养的三千食客忘恩负义,竟无一人能替他杀李园。全诗明显抨击了士大夫阶层虚食君禄,不恤国事的侥薄诡异行径。诗人在惋惜追悼中又流露出对人才丧失的痛心,从而折射当朝社会党派相争,各怀鬼胎,无人为国尽心尽力的社会政治状况。
这从一侧面见出张祜怀古咏史诗的立足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