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述怀

王十朋 〔宋代〕 王十朋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夜雨述怀》是宋代诗人王十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一起笔就渲染了一种凄冷的气氛,夜深人静,风雨交加,庭院的芭蕉被打得七零八落,唤起了诗人无限的新愁,剪不断,理还乱;三四句化用庄周梦蝶和杯弓蛇影的典故,隐隐约约透露了若喜若惊的心迹;第五六句写诗人以酒浇愁,脸部频生红晕,但无济于事,案上点燃的蜡烛,尽管结了花,但无喜讯可言,表明诗人的愁绪,依然无法排遣;结尾两句,坦言诗人的愁不在思归。全诗用典灵活,写得委婉曲笔。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夜深风雨撼庭芭(1),唤起新愁乱似麻。

深夜窗外的风雨,正摧撼着院子里的芭蕉;这声音萧萧瑟瑟,唤起了心中纷乱的新愁。

梦觉(2)尚疑身似蝶(3),病苏方悟影非蛇(4)

梦醒了,自己还在疑心此身已经化成蝴蝶;病是刚刚好转的,这才悟到先前怀疑的影子并非是蛇影。

浇肠竹叶(5)频生晕,照眼银釭(6)自结花。

借酒梦愁,酒还未入愁肠,脸上已经频频泛起了酒晕;坐对荧荧照眼的灯光,只好任灯芯上结上了灯花。

我在故乡非逆旅(7),不须杜宇(8)唤归家。

我此时身在故乡,并非旅居在外;不需要杜鹃悲啼唤我归去。

注释

(1)庭芭:种在庭院里的芭蕉。

(2)梦觉:梦醒。

(3)身似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蝶也。”因庄周有梦中化蝶之事,后来人们称梦境为“蝶梦”。

(4)影非蛇:用“杯弓蛇影”故事。汉应劭《风俗通·神怪》:“杜宣饮酒,见杯中似有蛇,酒后遂感腹痛,多方医治不愈,后经友人告知是壁上赤弩照影于杯,其形如蛇,始感释然而病亦愈。”

(5)竹叶:酒名,又称竹叶青。

(6)银釭:银灯。

(7)逆旅:旅社。

(8)杜宇:即杜鹃鸟,相传为古蜀国国王望帝杜宇死后的化身,因其啼声若“不如归去”,故称。

创作背景

王十朋在县学和江心攻读多年,含辛茹苦,欲通过科举走上为国效忠之路。这是他探讨多年的一条报效国家的道路,也是当时世人报国的必经之路。应试前,王十朋满怀信心和希望,无奈庚申落第,回归左原。

王十朋首次体味到落第失意的痛苦,回家不久,即生了一场病。恰逢此时,金人破坏和议,又举兵南侵,高宗和秦松决意乞和,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国事日非,王十朋很是苦闷。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他愁思如麻,写了《夜雨述怀》诗,记述了他当时的不快心境。

拼音版

shùhuái怀

shēnfēnghàntínghuànxīnchóuluàn

mèngjuéshàngshēndiébìngfāngyǐngfēishé

jiāochángzhúpínshēngyùnzhàoyǎnyíngāngjiéhuā

zàixiāngfēihuànguījiā

作者简介

王十朋

王十朋

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

王十朋(1112一1173),字士龙,号艮斋,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少时从伯父弼宦游,熟知南渡初事。后从程颐弟子袁溉学。绍兴末,为鄂州武昌令。乾道中进大理正,后知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永嘉事功学派先声。有《浪语集》《书古文训》。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