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中丞和蕃》是唐代诗人郎士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想象杨中丞登陇时的情景;颔联言杨中丞为了公事出使吐蕃,然旅途寂寞,故有新愁;颈联叙述杨中丞去吐蕃时要经过的地区极其辽远;尾联言朝廷内外各民族和睦相处。全诗沉雄苍凉,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汉藏两个兄弟民族团结的良好祝愿。
锦车登陇(1)日,边草正萋萋。
乘着华贵车子攀登陇山之时,边塞上的春草正好繁茂碧绿。
旧好寻君长(2),新愁听鼓鼙(3)。
为了重申旧好听从吐蕃君主,阵阵军鼓敲起心中无限愁思。
河源(4)飞鸟外,雪岭(5)大荒西。
黄河源头十分遥远飞鸟难到,青藏高原常年积雪地处极西。
汉垒今犹在,遥知路不迷(6)。
汉朝军队所筑营垒至今还在,沿着它走去不会把道路迷失。
(1)陇:指陇山,位于今陕西、甘肃两省。
(2)君长:这里指称少数民族领袖。
(3)鼓鼙:军鼓。
(4)河源:指位于青海省内的黄河发源地。
(5)雪岭:指西部诸雪山。
(6)汉垒今犹在,遥知路不迷:这两句是说过去唐军所筑堡垒现在还存在,但已因双方修好,今天它只起着作为路标的作用了。言外有庆幸国内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意思。
宝以后,吐蕃乘唐王朝的衰弱,侵夺了河西、陇西大片土地,唐王朝无力恢复,只好和吐蕃谈判屈辱性的和平。吐蕃却一面谈和,一面继续侵扰。唐王朝这种和善政策,实质上变成一种屈辱妥协的政策。诗人送这位杨中丞和蕃时,有所感慨,因此在送行惜别之际,写下这首诗,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