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燕子,三月尽方至,甫立秋即去。有感而作。
三月京城寒悄悄,燕子初来怯清晓。
河堤柳弱冰未消,墙角杏花红萼小。
主家帘幕重重垂,衔芹却向檐间飞。
托巢未稳井桐坠,翩翩又向天南归。
君不见旧时王谢多楼阁,青琐无尘卷珠箔。
海棠花外春雨晴,芙蓉叶上秋霜薄。
《京城燕》是元代文学家迺贤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是感怀于燕子在京城停留时间太短而作。上六句写燕子三月底飞来时候的情况,中间两句写燕子立秋南归,结尾四句联想人间的荣华也和燕子居京华一样。作者以京城燕自喻,感叹人世变化无常、韶华易逝,抒发了自己飘摇宦海、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全诗纯用白描刻画燕子情态,状物功力深厚。
京城燕子,三月尽方至,甫立秋即去。有感而作。
京城的燕子,三月底才飞来,刚立秋又飞走了。有感而作此诗。
三月京城寒悄悄,燕子初来怯清晓(1)。
三月的北京城有些寒冷,燕子刚刚来的时候还怕清晨的寒气。
河堤柳弱冰未消,墙角杏花红萼小。
河岸的柳树刚刚发芽,冰还没有完全融化,墙角的杏花有小小的骨朵。
主家帘幕重重垂,衔芹却向檐间飞。
主人家的帘幕重重地下垂,燕子衔着泥在屋檐间飞翔。
托巢(2)未稳井桐坠(3),翩翩又向天南归。
燕巢还没有建稳,井旁的梧桐叶子就落了,燕子又翩翩地向南方飞去。
君不见旧时王谢(4)多楼阁,青琐(5)无尘(6)卷珠箔(7)。
您看那旧时王谢家族堂前楼阁,富贵人家雕镂成格的窗户卷着珠帘。
海棠花外春雨晴,芙蓉叶上秋霜薄(8)。
海棠盛开在春雨过后的晴天,芙蓉开放时是秋天降霜的时节。
(1)怯清晓:怕清晨的寒气。清晓,清晨。
(2)托巢:犹言筑巢依托。
(3)井桐坠:井旁的桐叶落了,意思是时至深秋了。“井桐”一作“梧桐”。
(4)王谢:指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王导,字茂弘,先事元帝,后辅明帝,又受明帝遗诏辅成帝,历事三朝,官至太傅。谢安,字安石,简文帝时官至吏部尚书,孝武帝时拜为太保,死后追赠太博。王谢二人和他们的子孙,都官位显赫,居处豪华,故言“旧时王谢多楼阁”。但到了齐梁时期,王谢的后代相继沦为平民,旧时楼阁也都变得冷落了,故引出下一句“青琐无门卷珠箔”。
(5)青琐:本为汉时宫门名,因其门刻为连琐纹状,又以青色涂之,故得名。这里以青琐门指代王谢楼阁。
(6)无尘:意指无人居住。
(7)珠箔:用珠子串成的门帘。这两句取意于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海棠花外春雨晴,芙蓉叶上秋霜薄:是说海棠盛开在春雨过后的晴天,而芙蓉开放时恰值降霜时节。诗人以此自然现象暗喻人世间也自有盛衰变化情形,流露出悲观情绪。春雨晴:春雨过后的晴天。
关于《京城燕》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作者自注云:“京城燕子,三月尽方至,甫立秋即去。有感而作。”这是说因京师气候较冷,燕子在三月底才飞来,刚立秋就飞走了,其间为时不长。引起诗人对于人间荣华难久的感慨,因而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