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洪二首·其一

苏轼 〔宋代〕 苏轼

王定国访余于彭城,一日,棹小舟与颜长道携盼、英、卿三子,游泗水,北上圣女山,南下百步洪,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时以事不得往,夜著羽衣,伫立于黄楼上,相视而笑。以为李太白死,世间无此乐三百余年矣。定国既去逾月,复与参寥师放舟洪下,追怀曩游,以为陈迹,岿然而叹。故作二诗,一以遗参寥,一以寄定国,且示颜长道、舒尧文邀同赋云。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

险中得乐虽一快,何异水伯夸秋河。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

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

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余何。

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譊譊师所呵。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百步洪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其中第一首诗前半描写水势,后半表达佛教的世界观,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二者相联系的媒介是速度。由水速写到“一念”、“千劫”,水流虽快,但比不上世事变化之快。作者在这里感慨人生有限,宇宙无穷,也就是《前赤壁赋》中所表达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意思。全诗运用大量丰富、新鲜、贴切的比喻,笔墨淋漓恣肆,行气如虹,充分体现了苏诗的特色。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王定国访余于彭城,一日,棹小舟与颜长道携盼、英、卿三子,游泗水,北上圣女山,南下百步洪,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时以事不得往,夜著羽衣,伫立于黄楼上,相视而笑。以为李太白死,世间无此乐三百余年矣。定国既去逾月,复与参寥师放舟洪下,追怀曩游,以为陈迹,岿然而叹。故作二诗,一以遗参寥,一以寄定国,且示颜长道、舒尧文邀同赋云。

王定国到彭城拜访我,一天,划着小船与颜长道携带盼、英、卿三人,游览泗水,北上圣女山,南下百步洪,吹笛饮酒,乘月而归。我当时因为有事不能去,晚上穿着羽衣,伫立于黄楼上,相视而笑。以为李太白死后,世间再没有这则乐趣三百余年了。王定国离开已经一个多月了,我又与参寥师到百步洪下泛舟,追思怀念当时的游览,把它当作故迹,岿然感叹。因此创作此二诗,一首以赠予参寥师,一以寄赠王定国,且给颜长道、舒尧文看,并邀他们同赋的说。

长洪斗落(1)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2)

长洪陡然下落,湍急的水流翻腾着涛波,南去的轻舟顺水直下,宛如投岀的小小织梭。

水师(3)绝叫(4)凫雁(5)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船夫尖声呼叫,野鸭四散惊飞,一线窄缝中,小舟擦着乱石争先驶过。

有如兔走鹰(6)落,骏马下注(7)千丈坡。

迅急的水流像是狡免奔跑,像是鹞鹰从高空直落,又像骏马腾跃来自那千丈高坡。

断弦离柱(8)箭脱手,飞电过隙(9)珠翻荷(10)

水中小舟像琴弦忽地崩离弦柱又像羽箭从手中飞快射出,像电光从缱隙中一闪而过,又像荷叶上一下翻的露颗。

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11)

四面青山都在旋转令人眼花,惊风从耳边嗖嗖地掠过,又见水中飞沫流转,形成千百个小小漩涡。

险中得乐虽一快,何异水伯夸秋河(12)

得到这种冒险的乐趣固然很有快感,但也跟河伯自夸秋水差不太多。

我生乘化(13)日夜逝(14),坐觉一念逾新罗(15)

我此生命运任随自然流转,世间万事也如日夜逝去的水波,却感到意念可以在瞬间自由地越过遥远的国度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16)

人们纷纷你争我夺,全都在醉中梦里何尝过,哪儿肯相信荆棘丛中会埋没曾在言门站立的铜驼。

觉来俯仰失千(17),回视此水殊委蛇(18)

觉悟后俯仰之间已失去太多岁月,回望百步洪却始终宛曲从地流着。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19)

请看岸边青苍的岩石,古来留下的篙眼多如蜂窝。

但应此心无所住(20),造物虽驶如余何。

只要此心不去把外物苦苦追索,时光流逝洪涛汹涌也对我无可柰何。

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譊譊(21)(22)(23)

我们还是回船上马各自归去,怕被参寥师斥责人过于啰嗦。

注释

(1)斗落:即陡落。

(2)投梭:形容舟行之快,如织布之梭,一闪而过。

(3)水师:船工。

(4)绝叫:狂叫。

(5)凫雁:野鸭子。

(6)隼:一种猛禽。

(7)下注:水向下急流。这两句,一以鹰隼捕兔为比,一以骏马注坡为比,都形容水流之快。表面上看,马不能注坡,但宋代军中正把骑马从坡上急驰而下称作注坡(见《宋史·岳飞传》)。所以《王直方诗话》记载说:“有人云:‘千丈坡岂注马处?’及还朝,其人云:‘惟善走马,方能注坡。’闻者以为注坡。”

(8)断弦离柱:柱是乐器上调弦用的木把,使劲旋转,使弦绷得太紧,就会断掉,在那一瞬间,弦很快地离开柱。

(9)飞电过隙:飞逝的闪电很快地掠过隙缝。

(10)珠翻荷:猛一掀起荷叶,上面的水珠急遽落下。

(11)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意思是坐在船上,只听到耳边风声不绝,四面群山一晃而过,令人眼花缭乱。向下看,只见到飞沫四溅,生出无数的漩涡。

(12)险中得乐虽一快,何异水伯夸秋河:意思是涉险时虽有许多快乐,但也就像河伯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己一样,不值一提。《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于己。顺流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才觉得自己是“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3)乘化:顺应自然。

(14)日夜逝:源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流水。这里用以比喻像流水一样消逝的万事万物。

(15)一念逾新罗:(朝鲜古国名)出自《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有僧问从盛禅师:“如何是觌面事?”禅师说:“新罗国去也。”意谓一念之间已逾新罗国。一念是什么概念呢?《僧祗律》载:“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按照这些数据,换算成现在的计时单位,则一昼夜有六百个罗预,一点二万个弹指,二十四万个瞬间,四百八十万个刹那。也就是说,一念只有零点零一八秒。

(16)荆棘埋铜驼:典出《晋书·索靖传》:“(靖)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作者认为,人生本如在醉梦之中,而世人纷纷扰扰,争夺不休,全不知世事的变化,比百步洪的流水还要迅疾。

(17)劫:“劫波”或“劫簸”的简称。在佛教中,大致上一千六百万年为一小劫,三十二亿年为一中劫,一百二十八亿年为一大劫。千劫是指时间之长。

(18)委蛇:从容的样子。这两句承上而来,说人们在醉梦中,觉醒过来,已像历经千劫一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有这水依然从容地流着。

(19)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意思是自古以来,无数船只从这里经过,撑船的篙插在岸边岩石上,形成了密密麻麻的孔洞,如蜂窝一样。

(20)无所住:出自《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不让心识活动停留在特定的对象和内容上,不把特定的对象看成是真的,一成不变的。

(21)譊譊:说个不停。

(22)师:参寥。

(23)呵:责怪。真正的体悟属于心灵的体验,如果一味喋喋不休,那就落了语言障了,所以要赶紧打住,以免参寥禅师责怪。

创作背景

百步洪在徐州东南二里。悬流湍急,乱石激涛,最为壮观,今已不存。根据诗序可知,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秋,苏轼在徐州知州任上,曾与诗僧参寥一同放舟游于此,写下《百步洪二首》这两首诗。

拼音版

bǎihóngèrshǒu··

zhǎnghóngdòuluòshēngtiàoqīngzhōunánxiàtóusuō

shuǐshījuéjiàoyànluànshíxiàn线zhēngcuō

yǒuzǒuyīngsǔnluòjùnxiàzhùqiānzhàng

duànxiánzhùjiàntuōshǒufēidiànguòzhūfān

shānxuànzhuǎnfēnglüèěrdànjiànliúshēngqiān

xiǎnzhōngsuīkuàishuǐkuāqiū

shēngchénghuàshìzuòjuéniànxīnluó

fēnfēnzhēngduózuìmèngxìnjīngmáitóngtuó

juéláiyǎngshīqiānjiéhuíshìshuǐshūwěishé

jūnkànànbiāncāngshíshàngláigāoyǎnfēng

dànyīngxīnsuǒzhùzàosuīshǐ

huíchuánshàngguīduōyánnáonáoshīsuǒā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