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前四句抓住蝉鸣的特点来写,突出其“高难饱”“恨费声”的遭遇和处境,同时以蝉的彻夜悲鸣反衬树的碧绿无情。后四句由蝉及己,想到自己官职低微,漂泊不定,田园荒芜,举家清贫,真是感慨良多。此诗借咏蝉托物言志,寄托身世之慨,既写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的境况,也寄托自己高洁的品格。全诗采用人、蝉对照的写法,着笔于两者的相同点,一改秋蝉在诗歌中只寄寓凄凉而缺乏内涵的意象特征,赋予秋蝉全新的形象,是咏怀诗中的经典之作。
李商隐生当晚唐时期,一生经历由唐宪宗至唐宣宗六朝,正值牛李党争相当激化之时。李商隐初依牛党,后改投李党,一直在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挣扎,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蝉》此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秋,当时诗人仕途不顺,希望得到令狐绹的帮助提携,但遭到拒绝。诗人从桂管观察使郑亚幕府归来,行至夔峡,有感于自己如“梗泛”的漂泊生活,写下了这首诗。
——杨万里《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佚名《增广贤文(三)》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皇甫松《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洪适《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罗隐《西施》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傅玄《豫章行苦相篇》
——苏轼《雪后到乾明寺遂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