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出处出自唐代李商隐的《辛未七夕

释义恐怕是仙人们喜欢别离,所以才叫人们长时间盼望相会的日期。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辛未七夕

李商隐 〔唐代〕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作品简介

《辛未七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以牛郎织女故事发端,表现人与人遇合的困难,中间两联写描绘双方盼望相会时的情景和焦急心情,尾联以乞巧之事抒发自己喜悦感激之中又有些失望忧伤的情怀。这首诗即事即景抒情,将有关节日的传说、习俗与自己的处境、思想感情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借彼言此,缠绵委婉,余味无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创作背景

宣宗大中三年(849),徐州军乱,驱逐原节度使李廓。朝廷任命卢弘止为武宁节度使前去治理徐州。局势稳定后,卢弘止便招揽人才,于十月聘李商隐为判官,得侍御史衔,从六品下。李商隐的品级略有提高,久受压抑的心情开始好转。这时期他情绪高昂,积极上进,对前途充满了信心。他在徐州幕府中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大约在大中五年春天,卢弘止死于任所,李商隐失去了这位有地位的朋友,只好离开徐州幕府再度入朝,请求令狐绹的援引。

于此可知,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论此诗曰:“时在徐幕,必有借慨”便不足为凭了。从时间来看,当时李商隐已离开徐州幕府还朝,从思想感情来看,诗人对卢弘止感激犹恐不及,没有什么“借慨”。所以,此诗的感慨当是对令狐绹所发,这从时间和人情常理上都可找到根据。

李商隐与令狐绹的关系极其复杂而且又很微妙。李商隐曾在青少年时期受知于令狐绹的父亲令狐楚,并在令狐父子的竭力举荐下考中进士,令狐父子对李商隐是有恩情的。可是,后来李商隐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并娶其女为妻。王茂元属于李德裕党中的骨干人物,而令狐父子则是牛僧孺党中的中坚,牛李两党在当时是水火不相容的政敌。这样,牛党中的人大都认为李商隐忘恩负义,对他很反感。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李商隐基本上都是在李党势力范围中活动任职。然而,这时情况发生了变化,李党领袖人物李德裕已被贬而死,力量渐衰。牛党一派基本上控制了朝廷大权。大中五年四月,同平章事令狐绹已出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李商隐唯一比较可依托的朋友卢弘止又已经去世,他无路可走,只好硬着头皮回京向令狐绹求情,争取得到谅解并能推荐自己。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什么结果,他受到了许多冷遇。经过向令狐绹的再三陈情,二人关系有所缓解,大概在五六月份时,给他一个补太学博士的职务。他开始转忧为喜,但此职距李商隐原来的理想差距还很大,他并未能如愿以偿。于是,他便在七夕之时创作此诗,借牛郎织女之事抒发自己喜悦感激之中又有些失望忧伤的情怀。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七律圣手)

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