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师

俞大猷 〔明代〕 俞大猷

倚剑东冥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

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

队火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

夕阳景里归篷近,背水阵奇战士功。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舟师》是明代诗人俞大猷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两句写海上战斗开始,军队严阵以待,中间四句具体描绘了惊心动魄的作战场面,最后两句写战斗结束后凯旋归来的情景。全诗运用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雪耻报仇、保国安民的政治理想,抒发胜利的欢乐。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倚剑(1)东冥(2)势独雄,扶桑(3)今在指挥中。

俞家水军驻守在东海之上,如倚天之剑,气势特别雄伟,剑气所指,扶桑受制,胜券在握。

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4)

云消雾散,正是作战的好时机,战船上的旗子上下舞动,水师已作好战斗准备。

队火(5)光摇河汉(6)影,歌声气压虬龙宫(7)

船队打炮时的火光震天动地,摇乱了海面倒映的银河,胜利的凯歌和正义之气压向了倭寇的巢穴。

夕阳(8)归篷(9)近,背水阵(10)(11)战士功。

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身为将领的诗人,为军阵奇妙,战士勇武而深感欣慰。

注释

(1)倚剑:倚天之剑的省称,古人想象中靠在天边的长剑,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这里代指俞家水军。

(2)东冥:东海。冥:通“溟”。

(3)扶桑:语出《南史·东夷传》:“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古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这里代指倭寇。

(4)天外旌旗上下翀:这句是说船在海中,船上旗帜上下翻飞。翀:通“冲”,直上飞。

(5)队火:舰队所发射的炮火。

(6)河汉:即银河。

(7)虬龙宫:指倭寇的巢穴。虬龙:传说中一种有角的龙。

(8)景:即“影”。

(9)归篷:归帆。

(10)背水阵:谓背水列阵,陷之死地以战胜敌人。这是韩信破赵用兵之法。见《史记·淮阴侯列传》。陈:通“阵”,作战列阵。

(11)奇:杰出。

创作背景

明嘉靖朝后期,倭寇(日本海盗)频频侵袭中国东南沿海,俞大猷与戚继光率兵进击,屡建战功。俞大猷所率军队被称为“俞家军”。《舟师》此诗写水军练兵演习情景,是作者为胜利的抗倭水师而作。

拼音版

zhōushī

jiàndōngmíngshìxióngsāngjīnzàizhǐhuīzhōng

dǎotóuyúnjìntiānwàijīngshàngxiàchōng

duìhuǒguāngyáohànyǐngshēngqiúlónggōng

yángjǐngguīpéngjìnbèishuǐzhènzhànshìgōng

作者简介

俞大猷

俞大猷

明代军事家、武术家、诗人

俞大猷(1504一1580),明抗倭名将。字志辅,别号虚江,福建晋江(今泉州)人。起自百户,历参将、总兵,以功进右都督。倭寇侵扰东南时,他转战江、浙、闽、粤,多立战功,与戚继光齐名。著有《正气堂集》《剑经》。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