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宋代辛弃疾的《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释义它不愿同岸边的落花一样随流水而去,暂且就成为在泥土上飘舞的飞絮。
《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是一首惜春的词作,表达了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愁闷之绪。词的上片,描绘了一片暮春的景象。词的下片写春光逝,白发生,意中人又远去,如风雨中的梨花,愁情别绪笼罩心中。全词词风清丽、造语玲珑、意境含婉。
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辛弃疾由于上饶(今属江西)带湖寓所毁于火,遂徙居位于铅山(今属江西)东北境的期思渡别墅。那里有一汩清泉,其形如瓢,词人因名之为“瓢泉”。《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此词即作于词人迁居瓢泉新居当年的秋冬之际。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杜牧《送人》
——纳兰性德《清平乐·风鬟雨鬓》
——杨万里《舟中元夕雨作三首·其一》
——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陆游《村居书喜》
——李白《白鹭鸶》
——曹雪芹《螃蟹咏》
——周必大《行舟忆永和兄弟》
——刘孝先《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