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中秋元月》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于中秋之夜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写了词人回忆曾经在一个晴朗的中秋,置身丹桂丛中,月波花影荡漾在酒杯中,而今晚云雨湿了纱窗,只有蜡烛闪光的情景,下片描写了词人想要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宫,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只得在烛光下慢慢喝酒、唱歌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该词上下片二、四、六、八句用叠韵,仅首字相异,形成一种特殊的回环的音韵美,读来如口含珠玉,悦耳动听。
《一剪梅·中秋元月》该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到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具体年份已不可考。
辛弃疾自投南宋以来,从未获得朝廷信任重用,相反屡遭权奸弹劾,一贬再贬,直至削职闲居,无法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辛弃疾借此中秋无月之时,将自己那种欲“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的怨恨,那种报国无门、济世无望、壮志难酬的悲愤全都倾注于问“月”之中,通过该词表达出来。
——张祜《题金陵渡》
——李商隐《赠荷花》
——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顾夐《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
——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杨基《春草》
——吴融《桃花》
——张炎《风入松·春游》
——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