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从天宝五年(746年)到天宝十四(755年),杜甫在长安生活了十年,可是他“尝困于衣食”,生活极其艰难。自公元751年始,唐王朝在“天宝战争”中屡次战败伤亡惨重,严重削弱了国力,边疆失守,府兵制瓦解激化内外矛盾。杨国忠以败为胜,朝野怨声载道。杜甫亲眼目睹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局面。此时,杜甫回想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的情景,在伤感中写下《秋兴八首》诗篇,“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之句,正是杜甫当年生活在“长安”的所见所闻,他感叹自身经历及时局变化,像下棋一样反复无定,令人伤悲。因而在长安创作了《秋兴八首》诗篇。
——佚名《增广贤文(二)》
——杨万里《夏夜追凉》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陆游《卜算子·咏梅》
——李贺《李凭箜篌引》
——王维《杂诗三首·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