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唐代李白的《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释义相思之时您我共对庐山美景,抬眼望去您我所见美景相同。
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
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
落景转疏雨,晴云散远空。
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
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风雄奇飘逸,想象奇特,此诗先写泛舟所见的鄱阳湖湖光景色,继而因景发兴,勾勒出傍晚时分湖上雨霁云收、恬静优美的动人景象,抒发了自己面对美景的欣喜之情。“落景”两句展现了鄱阳湖雨过天晴的景致,“石镜”两句,形象描述了从湖中遥望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末两句以共对美景相慰思念。全诗以写景为主,怀人之情只在结尾处稍微流露,但既无伤感之意,亦无怅惘之情,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此诗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李白六十岁时下寻阳泛舟鄱阳湖寄友人黄判官之作。李白流放夜朗遇赦后,自江夏来到寻阳城(即浔阳,今江西九江)的彭蠡湖(即鄱阳湖),作此诗寄给友人黄判官。
——温庭筠《杨柳八首·其二》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李白《鹦鹉洲》
——皇甫松《浪淘沙·滩头细草接疏林》
——苏轼《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
——苏轼《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二》
——元好问《甲午除夜》
——李白《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岑参《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