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前两联先以云雨寄兴,描写雨中白帝内外、高山江水的景象,暗写时代的动乱,实际是为展现后面那个腥风血雨中的社会面貌作铺垫。后两联抒写雨后感受,借萧条的原野和遭到洗劫的荒村,反映了在横征暴敛、兵连祸结的战乱时代人民的那种悲伤苦痛的生活情绪,充满着郁愤不平之气。这是一首拗体诗,诗中融入了古调或民歌的风格,意境变化参差错落,大开大阖。
《白帝》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寓居夔州期间。当时西川军阀混战,烽烟不断,吐蕃也不断入侵蜀地。诗人亲眼目睹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极端痛苦,内心充满了忧愁。于是,站在白帝城上,望着到处流浪的百姓,诗人感慨万千,写下此诗。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陆游《泛舟观桃花五首·其一》
——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
——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曹操《观沧海》
——王湾《次北固山下》
——叶绍翁《游园不值》
——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
——李白《咏苎萝山》
——晏殊《玉楼春·春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