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匡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用美景和闲适生活来衬托壮志雄心,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固然让人安闲舒适,但诗人“无心恋清境”,决心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政治清明的时代,表达出诗人奋斗的豪情、高远的追求和欲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全诗写得秩序井然,跌宕有致,以写景为主,写景与抒情结合,景象清幽秀美,情感深沉强烈,显示了李诗飘逸豪放的特色。
《别匡山》此诗写于开元十二年(724),是当时二十四岁的李白在离开读书十载的匡山书院时写的。匡山位于李白故里青莲乡之北五十余里,是少年李白读书学剑之地,他曾在这里习居十年。本诗是他为了实现理想而决心离开故乡的抒情之作。
——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班固《咏史》
——杜甫《又呈吴郎》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八》
——李白《门有车马客行》
——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卢仝《有所思》
——李白《古意》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张耒《初见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