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五言古诗是《杂诗四首》中的第四首。顺治五年(公元648年)清军进入湘中,王夫之参加衡山义军抗清,兵败后,南走投奔广东肇庆的南明桂王政权,次年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被授于掌传旨、册封之职的“行人”职务。但桂王左右的一些官僚并不以国事为重,依然大搞党争。王夫之对此极为愤慨,曾上书劾奏王化澄党争误国,王化澄等人恨之入骨,想借机害他。王夫之乃北走桂林依瞿式耜。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桂林陷落,瞿式耜殉难,王夫之辗转逃回家乡。这首诗大约写于1648—1650年之间。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佚名《增广贤文(二)》
——苏轼《西江月·梅花》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诗经《小雅·采薇》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李白《古意》
——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