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道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前六句描绘了南国昔日的繁华之地,如今已是破败荒凉的景象;尾联双关,明写庾信思念江陵,暗喻诗人牵挂长安。全诗表达诗人对南国昔盛今衰的感慨和革新政治的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更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势的忧虑。这首诗语言自然流畅,感情真挚深沉。
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辅佐唐顺宗李诵实行政治改革,史称“永贞革新”。这场具有进步意义的革新,因德宗接班人顺宗被迫内禅而失败。是年九月十三日,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十一月十四日,再贬为朗州司马。《子刘子自传》说:“予出为连州,途次荆南,又贬朗州司马。”他得知再贬朗州的消息时已经走到了江陵。《荆门道怀古》这首诗即作于被贬途中。
——佚名《增广贤文(一)》
——佚名《增广贤文(一)》
——佚名《增广贤文(三)》
——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李白《子夜吴歌·春歌》
——崔道融《梅花》
——李白《游泰山六首·其二》
——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何逊《与苏九德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