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五言古诗是《杂诗四首》中的第四首。顺治五年(公元648年)清军进入湘中,王夫之参加衡山义军抗清,兵败后,南走投奔广东肇庆的南明桂王政权,次年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被授于掌传旨、册封之职的“行人”职务。但桂王左右的一些官僚并不以国事为重,依然大搞党争。王夫之对此极为愤慨,曾上书劾奏王化澄党争误国,王化澄等人恨之入骨,想借机害他。王夫之乃北走桂林依瞿式耜。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桂林陷落,瞿式耜殉难,王夫之辗转逃回家乡。这首诗大约写于1648—1650年之间。
——陆游《得林正父察院书问信甚勤以长句寄谢》
——钱起《送郎四补阙东归》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徐熙《劝孝歌》
——罗隐《秋虫赋》
——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
——佚名《增广贤文(一)》
——佚名《增广贤文(四)》
——佚名《增广贤文(四)》
——张元干《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