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南北朝庾信的《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七》
释义
最后一首《被甲阳云台》的含义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来理解。对任何一个古代读者来说,只要对古典文本传统有基本的了解,则诗的字面意义不难解读;而现代读者在注释的帮助下也能够获得基本的理解。然而,在更深的层面上,这首诗是对一起发生于梁代宫廷的历史事件和文本事件的回应。如果不熟知庾信所“引用”与重写的特定诗歌文本,那么个中妙处也就无从领会。诗一开始便与既有的文学传统格格不入,对典雅的宫廷风格构成一种挑战。“阳云台”早已因《高唐赋》而成为欲望场所的代称,楚王在此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神女在离开之前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在五世纪,“阳云台”或“阳台”随着汉鼓吹曲辞《巫山高》在南朝的复兴而变得流行。江淹的诗句可以说最为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该意象与情思欲望之间的关系:“相思巫山渚,怅望阳云台。”但在庾信笔下,浪漫的阳云台和“被甲”出现在同一句诗之中却让人感到非夷所思、惊讶震撼,而宫廷诗歌的审美趣味是不允许惊讶震撼的。
《拟咏怀二十七首》创作于庾信入北朝仕周之后,主要表现的是“乡关之思”,是庾信后期的代表作。
——杨揆《峡石驿》
——管讷《哀鹤年先生女兄月娥死节》
——赵完璧《己丑开都城有妒妻斮其妾之双足者妻就刑夫逋焉感而赋》
——徐溥《红梅》
——符锡《南山谣赠陈大尹考绩还寿昌》
——喻良能《次陆务观韵题姚复之秀才适斋》
——周岸登《遐方怨·辞凤辇》
——黄省曾《雪后对月和皇甫子循二首·其二》
——袁枢《寄朱晦翁山中丹砂》
——程敏政《国子祭酒古廉先生李忠文公哀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