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全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从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乌衣巷》是其中的第二首。
——李商隐《异俗二首·其一》
——于谦《立春日感怀》
——王昌龄《重别李评事》
——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郑燮《山中雪后》
——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其一》
——薛逢《凉州词》
——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