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匡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用美景和闲适生活来衬托壮志雄心,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固然让人安闲舒适,但诗人“无心恋清境”,决心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政治清明的时代,表达出诗人奋斗的豪情、高远的追求和欲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全诗写得秩序井然,跌宕有致,以写景为主,写景与抒情结合,景象清幽秀美,情感深沉强烈,显示了李诗飘逸豪放的特色。
《别匡山》此诗写于开元十二年(724),是当时二十四岁的李白在离开读书十载的匡山书院时写的。匡山位于李白故里青莲乡之北五十余里,是少年李白读书学剑之地,他曾在这里习居十年。本诗是他为了实现理想而决心离开故乡的抒情之作。
——佚名《增广贤文(四)》
——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关汉卿《大德歌·冬》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五》
——李贺《梦天》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黄庭坚《寄黄几复》
——鲍照《梅花落》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辛弃疾《西江月·渔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