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这首诗描绘雨后晚晴明净清新的境界和生意盎然的景象,表达出诗人欣慰喜悦的感受和明朗乐观的襟怀。作为一首有寓托的诗,《晚晴》的写法更接近于「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兴」。诗人也许本无托物喻志的明确意图,只是在登高览眺之际,适与物接而触发联想,情与境谐,从而将一刹那间别有会心的感受融化在对晚晴景物的描写之中,故显得自然浑成,不着痕迹。
李商隐自开成三年(838)入赘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被视为李党)以后,便陷入党争的狭谷,一直遭到牛党的忌恨与排挤。宣宗继立,牛党把持朝政,形势对他更加不利。他只得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郑亚对他比较信任,在幕中多少能感受到一些人情的温暖;同时离开长安这个党争的漩涡,得以暂免时时遭受牛党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种解放。《晚晴》这首诗即是在此背景下写成。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李白《乌栖曲》
——王湾《次北固山下》
——唐寅《把酒对月歌》
——韩愈《题百叶桃花》
——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陈与义《寻诗两绝句·其一》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