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此诗为第三首,是诗人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
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作者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
——陆游《寄题王晋辅专春堂》
——韦应物《喜园中茶生》
——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贯休《善哉行·伤古曲无知音》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五》
——吴文英《花心动·柳》
——杨冠卿《癸卯春杂用古语继吴监簿水月即事》
——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吴文英《醉桃源·芙蓉》
——毛泽东《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