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唐代杜甫的《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
释义能活着回来只是今天才敢想的事,从小路逃亡随时都可能一命归阴。
《喜达行在所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是唐至德二载(757)杜甫逃出长安抵达凤翔行宫之后对自己历险突围的回忆。他刚刚脱离了叛军的淫威,一下子又得到了朝廷的任用。生活中这种巨大的转折在心底激起的波涛,使诗人简直不能自已。于是借诗表达一种极致的感情。虽然题目里有“喜达”二字表现最终的心情,但回忆中的故事依然悲壮而沉重。全组诗都是欲扬先抑的结构,章法谨严,笔力苍老,到达行在所前与到达行在所后对比鲜明,体现了杜甫分明的爱憎和坚定的褒贬之情。
唐至德二载(757年)四月,杜甫冒险乘隙逃出被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投奔在凤翔的唐肃宗。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到达了朝廷临时所在地(行在所)。当年五月十六日,唐肃宗拜杜甫为左拾遗,这三首诗便是杜甫作左拾遗以后不久痛定思痛之作,因此第三首有“影静千宫里”的话。
——项安世《僧了仙携马太守唱和求诗二首·其一》
——陈子昂《送魏兵曹使隽州得登字》
——宋之问《陪群公登箕山赋得群字》
——戴叔伦《送李审之桂州谒中丞叔》
——卢纶《送少微上人游蜀》
——杜荀鹤《投郑先辈》
——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卢纶《早秋望华清宫中树因以成咏》
——张耒《庚辰腊八日大雪二首·其一》
——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