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登衡岳祝融峰》是清代思想家谭嗣同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作者登衡山祝融峰所见的景象。前四句突出祝融峰的高峻;五、六两句写登上祝融峰看到的黑夜消逝、晨曦初露的情景;末两句写在山巅远眺洞庭湖,小得像只有半勺水。全诗气势磅礴,洋溢着豪迈之情,表达了作者胸襟开阔、奋发向上的情怀和跃跃欲试、建功立业的抱负。诗中描写祝融峰正侧结合,融入典故而无斧凿痕迹,信手拈来,真实自然。
谭嗣同幼年丧母,十一岁开始随父赴任,曾几次往来于河北、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山西、安徽、江西、江苏等地,“合数都八万余里,引而长之,堪绕地球一周”(《三十自纪》)。诗人所见,深感“风景不殊,山河顿开,城都犹是,人民缓非”。光绪十七年(1891)秋天,年仅二十六岁的谭嗣同自安徽“归湖南,抵长沙,游衡岳”,在晨光曦微中登上祝融峰,“升峻远览以写忧,浮深纵涉以骋志”,写下《晨登衡岳祝融峰》这首诗。
——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十六》
——吴文英《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
——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韩驹《夜泊宁陵》
——杜甫《阁夜》
——曹勋《胡笳曲二首·其二》
——苏轼《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