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此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登高》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纳兰性德《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
——韩愈《条山苍》
——王勃《山中》
——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
——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鲁迅《报载患脑炎戏作》
——孟浩然《田园作》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