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炎(150—177),字文胜,范阳(今河北定兴)人。有文才,解音律,尚志气。东汉灵帝时,州郡召用,不就。后患疯病。性至孝,遭母丧,病大发,妻始产,见而惊死。妻家讼之,收系狱中而死。有文集二卷,已佚。
刘去(?—?),亦称刘去疾,汉景帝刘启曾孙,广川惠王刘越之孙,广川缪王刘齐之子,西汉诸侯王。前91年,缪王病死,因有罪国除。同年武帝复立其后,他被立为广川王(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
辛延年(?—?), 东汉人。有诗歌《羽林郎》一首流传至今,为文人所创作五言诗之较早者。
薛综(?—243),三国吴沛郡竹邑人,字敬文。士燮召为五官中郎将,除合浦、交趾太守。从吕岱南征,还为守谒者仆射。建昌侯孙虑辟为长史。外掌众事,内授书籍。累迁尚书仆射,太子少傅。曾注张衡《二京赋》,并撰有《私载》、《五宗图述》。
杨孚(?—?),字孝元,东汉时南海郡番禺县漱珠岗下渡头村(今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街道下渡村)人。汉议郎学者。 他早年致力攻读经史,钻研颇深。 公元77年,以参加朝廷主办的“贤良对策”入选而获授为议郎,成为参与议政的皇帝近臣。 杨以直言敢谏而著称,屡屡向皇帝提出自己对政事的意见。杨的品学颇为时人所推崇。杨孚开创岭南文化的影响为历代后人所仰崇。
戚夫人(?—公元前194年),西汉定陶(今属山东)人。汉高祖刘邦妃,生子如意,封赵王。曾与吕后争立太子。高祖卒,为吕后所害。《汉书》存其诗一首。
唐菆(?—?),东汉明帝时西南夷白狼国国王。永平中归汉。
高彪(?—184),东汉吴郡无锡人,字义方。少游太学,有雅才而讷于言。灵帝时举孝廉,除郎中,校书东观,数奏赋、颂讽谏。迁外黄令,有德政,卒于官。
韦玄成(?—前36),西汉鲁国邹人,字少翁。韦贤少子。以父任为郎。少好学,谦逊下士,以明经擢为谏大夫,迁大河都尉。后以让爵辟兄事,宣帝高其节,以为河南太守。元帝即位,为少府,迁太子太傅,至御史大夫。永光中为丞相。好作四言诗,今存《自劾》、《戒示子孙》两首。
李尤(生卒年不详),东汉广汉雒人,字伯仁。少以文章显。和帝时,侍中贾逵荐尤有司马相如、扬雄之风,拜兰台令史。安帝时迁谏议大夫,受诏与刘珍等撰《汉记》。帝废太子为济阴王,尤上书谏。顺帝立,迁乐安相。卒年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