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真兴寺阁》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篇首先写寺阁的高峻,并生动地绘出当诗人登高临远所见所闻。诗人又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寺阁的高度,表现了一种身临其境却带有幻想色彩的感受。然后引出对历史的回顾,点明建阁之人,以及眼前所见寺阁中留存的王中令威武的画像,正与险峻的寺阁共斗峥嵘,风格协调。篇末六句对建阁人非同寻常的胆气,极表惊叹和赞赏,并特别点明见到寺阁的壮观,即可推知王中令的英勇气概。全诗由阁到人,几度回环描写,跌宕有致,意境壮阔,语言雄健。
《真兴寺阁》这首五言古诗作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这一年作者以直言极谏策问列入三等,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开始进入仕途。此诗作于凤翔,为《凤翔八观》中的第六篇。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吕岩《警世》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王维《桃源行》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权德舆《早发杭州泛富春江寄陆三十一公佐》
——李商隐《蝉》
——贺铸《木兰花·清琴再鼓求凰弄》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