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1883—1971) ,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匏瓜。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校长。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名书家。初以诗名,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见其诗语之曰:"诗很好,但字则其俗在骨。"由是攻书。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
吕碧城(1883—1943),女,安徽旌德人,原名贤锡,字遁天、明因,后改字圣因,法号宝莲,别署兰清、信芳词侣、晓珠等。清代山西省学政吕凤岐三女。母名严士瑜,工诗善画、颇有才名。幼承家学,七岁能作巨幅山水画,十二岁诗文俱已成篇。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夏,号长素,广东南海(今广州)。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士官工部主事。光绪十四年(1888年)他上书皇帝,建议变法。后发起“公车上书”,在京建立强学会。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康氏的诗多感时伤世、抒发郁愤之作,能反映重大的政治事件和世界上的新事物。艺术上不受传统约束,想象奇特,语言瑰丽,形成了自已的风格。有《南海先生诗集》。
陈曾寿(1878—1949),字仁先,湖北蕲水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道监察御史。人民国,自居遗老,筑室居杭州小南湖。曾参与张勋复辟及伪满组织等。诗学宋人黄庭坚、陈师道,工写景,为近代宋诗派后起名家。有《苍虬阁诗》十卷。
汪东(1890—1963),原名东宝,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汪凤瀛三子,与长兄汪荣宝并称“二妙”。 其文如《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法国革命史论》《法言疏证别录》等。
许南英(1855—1917) ,字子蕴,号蕴白、允白,自号窥园主人。清台湾府人。光绪十六年(1890)登进士第,钦点主事,签分兵部车驾司加员外郎衔。
梁鼎芬(1859一1919),字心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湖北按察使。清亡后,为遗老。有《梁节庵先生遗诗》。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福州闽县螺洲(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人。晚清大臣、学者,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
樊增祥(1846—1931), 字嘉父,号樊山。湖北恩施人。光绪三年进士,改庶吉士,补陕西渭南知县,迁陕西按查史,调江宁布政使。有《樊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