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文
诗人
名句
分类
略缩
/
列表
王哲的诗
主题:
叙事
茶
酒
惜时
边塞
读书
怀古
讽刺
友情
爱国
悼亡
赞美
爱情
写景
抒情
咏物
咏史
山水
田园
战争
思乡
离别
送别
孤独
励志
哲理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写花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桃花
梨花
荷花
梅花
牡丹花
油菜花
羁旅
竹
作者:
李白
苏轼
杜甫
李清照
王守仁
岳飞
陶渊明
白居易
纳兰性德
辛弃疾
王安石
于谦
王维
诸葛亮
范仲淹
李煜
欧阳修
曹操
陆游
韩愈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王哲
(王重阳)
金代道士、全真道创始人
王哲(1112—1170),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得道阳·四月朱明和气清
圣葫芦·这一葫芦儿有神灵
山亭柳·春景精研
得道阳·六月纯阳尽入庄
得道阳·八月清凉白露匀
得道阳·二月还知水气和
得道阳·三月清明灭尽烟
望蓬莱·真大道
踏莎行·道修真
水云游·玉性玉性
得道阳·七月庚辛海水深
得道阳·正月寒威渐渐回
得道阳·九月苍天爽气高
得道阳·十月红霜又更清
得道阳·十一月严风作威
转调斗鹌鹑北曲
得道阳·五月炎蒸阳气嘉
恣逍遥·物物拈来
川拨棹·四更里
心月照云溪·无常二字
青玉案·既要修持心不晓
望蓬莱·重阳子,饮水得良因
竹杖歌
山亭柳·能置田庄
踏莎行·别道友游白鹿观
七宝玲珑·人人每日
小重山·述梦
河传令·营躯手段
双雁儿·奉劝伊家去西州
河传令·竹冠顶按
憨郭郎·牛子却如浇墨
迎仙客·这曲破
河传令·赠京兆席句押
苏幕遮·秦渡坟院主僧觅
瓦盆歌·你敲著得恁响声大
七骑子·真个重阳子
小重山·道友求问
小重山·一个麻囊一个瓢
无调名·题赠道友
踏莎行·奉酬人惠
捣练子·捣练子,真了了
河传令·赠京兆赵公
蓦山溪·凡躯四假
望蓬莱·修炼者
心月照云溪·一身得得
踏莎行·总咏
满庭芳·黄邑于公乞修行
六么令
刮鼓社·这刮鼓食中拍
水云游·且住且住
踏莎行·烧庵
踏莎行·不识惭惶
玉花洞·要知端的
刮鼓社·刮鼓社
憨郭郎·清闲真道本
豆叶黄·奉报英贤
醉蓬莱·咏雪
河传令·害风落魄
爇心香·坐杀王风
河传令·知县董德夫小
迎仙客·这害风
减字木兰花·青山绿水
望蓬莱·重阳子
山亭柳·性本慈悲
川拨棹·这修行诀
迎仙客·做修持
捣练子·捣练子,十怎生
心月照云溪·俗名蓦山溪
忆王孙·长安为甚便归来
风马令·意马擒来莫容纵
川拨棹·曲中词彻
忆王孙·四宵得得并无寒
燕归梁·这个修行理最深
渔家傲·德修真年七十
川拨棹·二更里
西江月·酒饮清光滑辣
双雁儿·自述
转调丑奴儿·苦苦劝愚人
迎仙客·五旬五
踏莎行·自咏
忆王孙·分明七宝更休论
凤栖梧·禀性清闲归寂寂
刮鼓社·会戏谑
踏莎行·赠友生
踏莎行·咏宦途无定
黄鹤洞中仙·你待坚心走
小重山·喻牛子
水云游·思算思算
川拨棹·酆都路
憨郭郎·深憎憎愈甚
爇心香·谑号王风
西江月·四物
宜靖三台·化丹阳
踏莎行·昆嵛山团庵
踏莎行·赠友人
川拨棹·三更里
望蓬莱·修炼事
川拨棹·五更里
山亭柳·急急回头
踏莎行·咏钁
摸鱼儿·叹骷髅
临江仙·目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