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耳》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雷雨后的黄昏作者独自登高,凭栏远望;颔联写登高所见,既是写眼前实景,又是象征时局;颈联记双喜临门;尾联写以后的打算。全诗既表现出对朝政更新的希望和欢快,又流露了年事已衰、万念俱灰的感伤。前三联颇有清雄之气。
《儋耳》此诗作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亲政,重新起用新党。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以讥刺先朝的罪名贬官惠州(州治在今广东惠阳),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耳。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去世,宋徽宗继位,宋神宗皇后向氏以皇太后身份处理军国大事,政局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有利于元祐党人的变化。原来被贬的元祐党人,已死的追复原官,未死的都迁回内郡居住。六十五岁高龄的苏轼于五月内迁廉州(州治在今广西合浦),《儋耳》诗即作于此时。
——徐熙《劝孝歌》
——司马光《送向防御知陈州》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佚名《增广贤文(二)》
——佚名《增广贤文(三)》
——温庭筠《七夕》
——袁去华《鹊桥仙·牛郎织女》
——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李颀《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