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南渡》是唐代诗人温庭筠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寓意于景的抒情诗,诗人以朴实、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声色并茂、诗情画意的晚渡图,抒发了诗人欲步范蠡后尘忘却俗念、没有心机、功成引退的归隐之情,反映了诗人淡泊仕途、厌倦名利的心境。诗的开头写渡口和时间,接着写江岸和江中景色,进而即景生情,点出题意。全诗脉络清晰完整,色彩明朗;用词朴实无华,清新自然;境界闲适旷远,极富神韵。此诗入选《唐诗三百首》,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温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不仅屡次应试不中,而且因为语言多犯忌讳,开罪了皇帝和宰相(唐宣宗和令狐绹),长被摈抑,只好到处流转,做一个落魄漂泊的才子。《利州南渡》这首诗是温庭筠行旅于利州(治今四川广元)渡江时所作。
——汉乐府《艳歌行》
——谢朓《游东田》
——杜甫《蒹葭》
——王维《西施咏》
——刘禹锡《叹水别白二十二》
——刘禹锡《叹水别白二十二》
——王正功《嘉泰改元桂林大比与计偕者十有一人九月十六》
——曹植《七哀诗》
——甄宓《塘上行》
——王维《过始皇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