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词》是唐代诗人李涉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写出了牧童放牧生活和情趣。前四句侧重描写牧童放牧的辛勤,诗人运用时空的转换扩大诗歌的内蕴。后四句着重描写放牧时的情趣:春雨绵绵,牧童穿行于林中草地,稍有闲暇,便吹响悠扬的芦笛,一会又胡乱地在腰间插满野蒿,恰似利剑,显得英武洒脱,这样就再也不怕猛虎欺负牛犊了。这种奇思漫想,生动地表现了牧童幼稚、天真的精神面貌,令人忍俊不禁。
唐朝701—800年,文人学习写民间歌谣的风气已经形成。其主要标志就是学习民间的填词。词和诗,此时在文人眼里区别不大,无非一雅一俗。被收进《花间集》、《尊前集》等词集的《竹枝》、《柳枝》、《浪淘沙》等就是七言绝句。文人写它的目的,也只不过是“馋善歌者扬之”罢了。李涉的这首《牧童词》小诗,正是在模仿民歌的基础上写成,采用的形式和表现的内容十分协调。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徐干《室思·其四》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方回《次韵赠道士汪庭芝二首·其一》
——卢纶《雪谤后逢李叔度》
——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杜甫《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杨继盛《题郭剑泉岁寒松柏卷》
——佚名《增广贤文(三)》
——佚名《增广贤文(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