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辛吟》是唐代诗人于濆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四句揭示了耕者不得食,织者不得衣的社会现实。“垅上扶犁儿”亲手耕种,却“腹长饥”;“窗下抛梭女”亲手织布,却“身无衣”。后四句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统治者“千金买笑”,并想出了一个让“燕赵姝”“化为嫫母姿”的解决方案。全诗构思奇特,想落天外,层次分明,语言通俗,通过对比手法,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强烈的爱憎之情。
于濆生活在社会下层,对于当时社会上贫富不均的现实有深刻的体会,在其作品中,往往通过强烈的对比手法对这一主题进行集中的反映。在他存世不多的诗篇中,大部分都触及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苦辛吟》即是有代表性的一篇。
——黄櫱禅师《上堂开示颂》
——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
——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苏轼《念奴娇·中秋》
——妙信《九日酬诸子》
——黄公绍《望江南·思晴好》
——黄庚《田家》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一》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韩愈《条山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