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钦(?—974),五代时僧。魏州人。初住洪州双林院,次住洪州上蓝山护国院及金陵龙光院。晚住金陵清凉院,嗣法眼文益。世称法灯和尚。南唐李煜曾从其问法。善以歌诗演法。
窦真君(生卒年不详),道士。疑与峨眉山道士窦真人即为一人。世次不详。五代后蜀无名氏编《大还丹照鉴》收其《七返砂歌》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王元(生卒年不详),字文元,桂林(今属广西)人。隐居不仕,与廖融为诗友。后终于长沙(《诗话总龟》前集卷一一引《雅言系述》)。今录诗五首。
左偃(生卒年不详),南唐时人。性磊落,操守介然。居金陵,以赋诗为乐,终生不仕。《雅言杂录》谓其24岁病卒,恐误。
赵延寿(?—948),本姓刘,镇州(今河北正定)人,后为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养子。少美容貌,好书史。仕后唐为枢密使,末帝令北伐,降契丹,乃导诱蕃戎,蚕食河朔。契丹封其为燕王,进大丞相。契丹主死,称权知南朝军国事,后为兀欲所执,卒于契丹。
徐仲雅(922—?),字东野,五代时长沙人,少有俊才,长于诗文。初为眧顺军观察判官。《全唐诗》存诗6首、断句若干,《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序1首。
廖匡图(生卒年不详),五代时虔州虔化人,字赞禹。廖爽子。仕楚。善文辞,授江南观察判官。马希范时选为天策府学士。居数年,卒官。有集。
常察(?—961),俗姓彭,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南唐时禅僧。《景德传灯录》卷二九、《禅门诸祖师偈颂》存其所作《十玄谈》10首、《搜玄吟》1首,皆为演说禅理之作,《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道怤(868—937),俗姓陈,温州(今属浙江)人,禅宗僧侣。《祖堂集》卷一〇、《宋高僧传》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一八有传。后二书存诗偈9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任鹄(生卒年不详),字射己,五代末至宋初在世。有学问,不仕。在衡山与廖融、王正己等为友,有诗酬唱。《诗话总龟》卷一〇引《雅言杂载》、卷一五引《雅言系述》存其事迹,并录诗2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