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昉(460—508),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南梁著名文学家、方志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
朱超(生卒年不详), 《隋书·经籍志》说他为“梁中书舍人”,原有集一卷,已佚。从他留存的诗看,他应该是梁末时人,曾追随过梁元帝萧绎。今存诗17首。其诗长于写景咏物,情致深婉,不尚华辞。
徐悱(?—525),字敬业,东海郯(今江苏镇江丹徒人)人,徐勉第二子。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普通六年。幼聪敏,能属文。起家著作佐郎,转太子舍人,掌书记之任。累迁洗马中舍人,犹掌书记。出入宫坊者历年。以足疾,出为溪东王友,迁晋安内史。早卒。父勉悲甚,为之作《答客喻》。妻刘令娴作文祭之,辞甚凄恻。《玉台新咏》中有悱与令娴的赠答诗数首,可以窥见这一对文学夫妻在闺房中的情好。
萧子显(487—535),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景阳。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出身皇族,萧子显博学多识,长于写作,其诗作大多为“宫体”,轻靡浮艳而缺乏高远的情致。今人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其诗18篇。
荀雍(?—?),南朝宋颍川人,字道雍。官员外散骑郎。与谢惠连、何长瑜、羊璿之四人常随谢灵运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称之谓“四友”。
王韶之(380—435),字休泰,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荆州刺史王廙曾孙。
刘峻(462—521年),本名法武,字孝标,平原(今属山东)人。好读书,终夜不寝,游学期间遍求异书,人称“书淫”。平生坎坷,落魄不遏,死后门人谥曰“玄静先生”。因注释刘义庆等编撰的《世说新语》而为世所 推重,文章也颇有关名,《山栖志》、《辨命论》皆为世所传。《隋书·经籍 志》记载刘峻有集六卷,已散佚,明人张溥辑为《刘户曹集》。
萧子良(460—494),字云英,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南朝齐宗室大臣,齐武帝萧赜次子,母为武穆皇后。